第(1/3)頁 四月十五,放河燈。 這天是除去元宵節(jié)燈會,京城官宦人家的女兒難得能出來的游玩的日子。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婉轉(zhuǎn)詩句也好,《西廂記》里寫出來的有情人私會也罷,再美好終究也是文人的杜撰,唯有這一日和三兩個閨中女友結(jié)伴而行的自由和愜意是是實在的。 齊均一路聽著女子的歡聲笑語,沿著河邊漫無目地散步。 天剛剛要擦黑,上京西北的萬壽山巋然而立,幾朵淡金色的浮云飄在山頭,初夏的暮色蒼蒼茫茫,縱使上京城此時雕車寶馬云集,也難掩孤寂之感。 放河燈的習俗自周朝開始便在民間流傳,最開始天下大勢未定,戰(zhàn)事頻繁,因此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士兵隨軍出征,便再沒有了回家的可能。 為了紀念已故的親人,人們便沿河放燈,希望河水能把思念送到親人身邊。 再后來,四海安寧,放河燈也有了為家人祈福消災(zāi),有情人約定山盟海誓的意思。 此時運河中已經(jīng)有一些蓮花狀的河燈順流漂去,夜幕里的大運河在兩岸高樓燈火的映照下顯得波光粼粼。 妹妹齊雅在他出門前,央求他替自己放一盞河燈。于是齊均便向河邊賣花燈的花了五文錢買了一只。 他目送那只河燈隨著許多河燈一起順流而去,然后化作遠方天際與運河交接處星星點點的燭火中的一個,心中思緒萬千。 幼年他曾當眾取笑玩伴相信人去世以后會變成天上的星宿這種話,玩伴被他激的滿面通紅,要和他當眾摔跤。 曾經(jīng)覺得別人愚蠢,現(xiàn)在卻羨慕起蠢人來。 齊均真希望他能騙過自己,抬頭看星星就感覺又見到了父親,但夜空繁星無數(shù),銀河浩瀚,終究聽不見地上人的一聲嘆息。 他靠著河邊一棵老柳樹坐下,看見岸邊長著一種類似狗尾草的野草。 城中的農(nóng)夫經(jīng)常叼著一根在嘴里,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味道。 齊均好奇地拔下一根,將嫩綠的莖在口中嚼了嚼。 是苦的,而且越咀嚼就越苦澀。他趕忙將野草吐出來。 不知道蕭瑜在皇宮中做什么? 齊均將心緒從凄傷中抽離,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他在批奏折嗎?還是在練自己前幾日教給他的幾招劍法? 齊均總覺得,他和小皇帝之間的關(guān)系,自那日蕭瑜半夜離開侯府以后就朝著古怪的方向發(fā)展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