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走過一道院墻,王希堯聽到院墻的另一邊傳來虎嘯聲。王希堯的驚訝,袁隗是看在眼里。 袁隗嗤笑道:“希堯公子好像很吃驚啊。莫非,你不知道皇宮里有豢養猛獸嗎?” 王希堯說道:“此事,王某還真不知道。” 袁隗說道:“倒也是。希堯公子畢竟是鄉下人,對皇宮里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他是在嘲笑王希堯是土包子。 王希堯一臉平靜,沒有生氣,心中卻琢磨著,有了時間,自己就可以去近距離觀察猛虎,模仿猛虎的神韻。 那么五禽戲中的虎戲,自己就可以有所精進。 二人來到劉辯和劉協讀書的地方。 劉辯和劉協見到王希堯,臉上帶著欣喜。很顯然,他們認出了王希堯,知道他是皇姐身邊的忠心護衛。 王希堯說道:“陛下,陳留王殿下,臣王希堯是一名劍客。以后,袁大人教你們讀書,微臣則教導陛下和王爺武藝劍術。” 劉協高興道:“真的嗎?那太好了。我要學劍術!” 劉辯性格懦弱,膽子小,就算做了皇帝,在袁隗面前也不敢有逾越之舉動。 劉協年紀小,是個孩童,還保留著孩子的天性。劉協敢說話,可是劉辯卻不敢。 袁隗身為太傅,不斷給劉辯和劉協灌輸禮儀和規矩,早已經在劉辯的心中鑄起了一道無形而堅固的枷鎖。 王希堯坐到劉辯和劉協的后面,不再說話。 袁隗看了王希堯一眼,說道:“陛下,王爺,咱們開始講學。” 袁隗精通儒家學說,盡管他的學問不能和蔡邕這樣的真正大儒相比,但是也能把儒家的學問講解得比較透徹。 什么是大儒? 王希堯不是很了解。 他認為,大儒就是古代的文學家。只是文學家,思想家都算不上。真正的思想家,是老子和孔子他們這些人。 文學家研究歷史,編寫文章,可能會有很深的造詣,但是讓文學家來治國,那么就有些兒戲了,朝政必然會出問題。情況要是嚴重一點,必定會亡國。 袁隗今天講的是《論語》,說得頭頭是道,正氣凜然。袁隗就像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的斗士,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可是。 王希堯覺得,無論怎么看,袁隗都是那么的虛偽,那么偽善。 王希堯對世家,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袁隗見王希堯的臉上帶著微笑,覺得他是在譏笑自己,心中頓時就升起無名怒火。 你王希堯一個不通儒家經典,不知禮義廉恥的粗鄙匹夫,竟然敢譏笑老夫。 誰給你膽子? 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袁隗說道:“希堯公子,老夫講的學問,有什么問題嗎?” 王希堯說道:“袁太傅講得挺好。您對儒家經典已經是爛熟于心。儒家的修身是很不錯。可是袁大人,你為何只給陛下和陳留王殿下講‘道’,而不講‘術’?王某覺得這很不合適。你說要施仁政,可是具體如何實施仁政,你只字不提。王某真的擔心,你把陛下和陳留王教成了公子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長子,深受儒家糟粕思想的毒害。扶蘇公子婦人之仁,愚忠。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胡亥和趙高勾結,只用一張偽造的圣旨,就要了扶蘇的性命。 雄才大略的帝王,根本就不是教導出來的。 秦皇漢武,就像是天生的命格,沒有老師可以教導他們。因為老師們心中的格局,沒有秦皇漢武那么大。知識可以教,但是格局和眼界,是真的教不了。 董卓想要掌控皇帝,袁隗有何嘗不是一樣的想法。只不過,袁隗的做法更加迂回,更加隱秘。 袁隗是在用思想掌控皇帝。 好像,只要皇帝仁慈,就會天下太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如果天下不太平,百姓流離失所,那么肯定是帝王的心不夠仁慈,就是暴君。 當年,董仲舒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具有非常強大的排他性。 其他的學問和技術,不管對社會有沒有用,不管對百姓有沒有利,都是屬于奇技淫巧,要遭到儒家的鄙視。 學術霸權,思想霸權,話語霸權都被儒家掌控著。 真是細思極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