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王陽進入了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tài)。 日出而醒,日落而眠,來了興趣,便打幾套慢悠悠的養(yǎng)生拳法,就像是公園里晨練的老人。 有時候,閑來無事,也會去給年輕一代的弟子講講道經(jīng)。 雖然王陽自己都讀的不多,但大道已在他心中,以通明之智慧,翻看一遍,就能講的七七八八了。 紫霄道脈,正常培養(yǎng)出來的弟子,從小就是要上課的,而紫霄道脈的師資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平日里給眾多弟子上課的,武功最低的都是武道宗師。 一方道脈中,像王陽這種“不學無術”的,終究只是少數(shù),正常來講,一般都是先學術,觀群書以悟道,是以每一個武道宗師,都是道學深厚。 而王陽卻是反了過來,先成道,站在高處,反過來再去看術。 不過像王陽這種的,終究只是少數(shù)。 王陽這種路子,太考驗天賦才情了,很難有成。 武道愈高,對心靈境界的要求就越高,有道是智慧養(yǎng)精神,讀書明智明心開慧,相比生死之間成大道,無疑更加的穩(wěn)健,可謂是大道坦途。 天氣好的時候,王陽便騎牛出門,牛角掛書,處于放半天的牛。 山間的雪雖然不淺,路很難走,但大青卻是老牛識途,走的輕快。 天氣壞的時候,王陽便待在屋子里,一般喝茶,一邊讀書。 王陽主要看的,并非是各種經(jīng)文,而是歷史! 到了王陽現(xiàn)在的境界,頗有幾分萬卷經(jīng)書無一用的意味。 有道是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練功夫! 相較于經(jīng),王陽感覺多讀點史更有用。 修行觀天人之道,天道在于自然,無處不在,經(jīng)文之中皆是糟粕,天道若能載于文,那便非是天道,而人道存于史,也不在經(jīng)文之中。 當初王陽奠定第七感的根基,便不是聽了什么經(jīng)文,而是聽了一段故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