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講真,就算電子鋼琴,電貝斯,電子架子鼓,可以控制音量,但一時之間,還是鬧哄哄的。 “下賤人!你給老子小點聲敲你內奔喪鼓!” “老子叫夏建川!菜干你一個破鍵盤有啥好練的,這么多年鋼琴白學了?!” “你放P!” 室友幾個罵罵咧咧的,在互相干擾的狀態下,練起了自己的東西。 ...... 與同學們,老師們再次見面后,李文音的學生生活再次步入正軌。 回校的事件雖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李文音一直組織室友排練,也并沒有到處去浪,一點點的波動也很快就平緩下來。 學生們大多都在籌辦國慶節聯歡晚會,而李文音則是開始寫述職報告,以及準備表彰大會等種種事件。 經過這一次的任務,李文音知道,自己的職稱肯定會提一提了。 經過了這兩年的沉淀與功勞,這次提職,在內部,就絕對不會有什么質疑的聲音了。 回到學校,上了幾天的課程,結束了補考后,也該去看看《那兔》劇組的趕工狀態了。 劇情設計,原畫師花出分鏡,里里外外的一大堆事情,一年多的時間,《那兔》的制作也差不多即將到達尾聲了。 當配音做完后,也就剩下最后的收尾工程。 一切運轉的井然有序,根本不需要李文音操心。 再次閑下來,李文音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 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越來越零碎,也越來越雜亂。 請來了一個探親假,李文音便回到了魔都的公司。 原來的房子被曝光以后,父母的生活便受到了打擾,而如果換房子住,便宜的小區保密措施不足,而臨時匆忙更換保密措施好一些的名貴小區,還不如好好的弄一個更好的。 于是,李文音的父母便被暫時安置在了公司之中。 公司夠大,居住區的生活條件也比家里要好了不少,與其說是公司,更讓人感覺像是住在豪華小區,所以二老倒是也沒有拒絕。 隨著李文音回到家,將前段時間售賣演奏權,改編權,出版權的首金結算給徐馨蕾,算上以前存下來的錢,新家動工的第一批資金倒是也足夠了。 像是買地皮啊,找工程承包商啊,請設計師啊之類的,反正自己也不懂,一手被徐馨蕾包辦,自己負責拿錢就好。 -------------- 陪父母呆了幾天,從公司出來,《蒙面歌神》這個節目也要開始錄制了。 而《蒙面歌神》這個節目的比賽形式,似乎與自己想象中的頗有些不同。 每期除了正常參賽的六位選手外,還多出了一名踢館選手。 參與的選手身份嚴格保密,由八名娛樂圈的圈內人士組成評審會,猜測舞臺上歌手的身份。 而淘汰方式很有趣。 雙制度淘汰! 第一個制度似乎很正常。 每一期都會有六人進行序列站,由40位媒體評審,40位大眾評審,20位專業評審,按照比例決定最后的分數,最后一名選手面臨淘汰的風險。 而踢館選手的特權,就是無視序列號,選擇性針對某一人挑戰! 成功晉級,失敗揭面淘汰。 這樣的賽制下,倒數第一序列號的人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因為,踢館的選手極大概率會挑“軟柿子”捏。 而且,因為踢館選手挑戰權利的不確定性,就算你是第一,也未必能安安穩穩的吃瓜。 緊張刺激! 而第二個制度......更是讓制度變得公平。 歌手可以選擇開變音器,當然,也可以選擇不開變音器。 造型也是自由發揮。 但評審團會猜測選手身份,經過討論后確定結論,一旦猜中,當場原地去......揭面! 當然,這樣的后果就是淘汰。 畢竟,能成為知名歌手的,不少人聲線都是有著自己的特點。 如果敢有人耍心機,刻意暴露自己的聲線特點,以此來拉選票,基本等于自爆。 所以,每一名參賽選手,都需要在極力掩藏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利用最基本的功底,在賽場中廝殺! 激烈程度直接拉滿! 也正是由于這樣粗暴的賽制,《蒙面歌神》一開賽,就獲得了無數大眾的關注。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純看功底的比賽! 獎勵十分誘人。 冠軍會受到節目組與贊助商們全渠道的推廣,期間所獲利潤73分成! 名利!金錢! 簡單粗暴! 本來不少猶豫的歌手,看到這樣的獎勵,也都是怦然心動! 李文音當然也不例外。 我就是沖著錢去的! 裝修房子不還得要錢嗎?!正缺呢! 哼哼兩聲,李文音鼓搗著自己在淘寶上購買的演出服與頭套,忍不住露出了BT的笑容。 “哈哈哈哈,誰TM能猜出來我身份,我當場倒立拉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