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本來正在與董卓交手的關東聯軍,在得知消息后紛紛停手,不再驅兵向前,心中各有籌謀。 而身處于雒陽的董卓,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與此同時,幽州的劉虞率先出兵了。 如今的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下,與烏桓和鮮卑邊貿互市,開放上谷市場,吸引了百萬青,徐流民,與之原先相比,大為安定。 由于劉虞深得幽州本地望族之心,再加上他這次出兵名義太過正統,幾乎得到了所有幽州望族的鼎力支持。 當下,劉虞集四萬之眾屯駐于漁陽。 在眼下的各州郡,能瞬息間集合出四萬人馬的豪杰,屈指可數。 而漁陽之南,正抵渤海,那是袁紹目下名義上的老巢。 此時的袁紹正和王匡在河內屯兵,在聽說劉虞響應聯盟屯兵漁陽……大驚。 他讓王匡暫時在河內穩定局勢,自己則是輕裝簡行,飛馬回走冀州,聯合在后方為他供應糧秣的韓馥,一起與劉虞談判。 而與此同時,天下諸牧守的目光也開始集中在荊州之地。 因為此時,劉琦也在秭歸迎接到了從川中出來的五千益州軍,兩支兵馬終于會合。 益州軍的主將是劉瑁,他是劉焉入蜀時,唯一一個跟在他身邊的兒子。 但劉瑁不通兵勢,名義上雖是主將,但實際上他基本沒有兵馬的掌控權。 這五千益州兵,大部分是益州本土豪族所掌控,而領頭的人正是武猛從事賈龍。 歷史上的賈龍是代表益州本土豪族迎接劉焉入蜀的人,同時也是受不了劉焉的高壓政策,第一個起兵反叛他的益州人。 雖然賈龍最終失敗了,但他用兵的能力,卻是實打實的厲害。 賈龍曾和董卓在涼州一同大破羌族,后又在黃巾賊馬相殺死益州刺史郗儉、占據三郡聚眾十萬的情況下,集合益州各豪族的勢力將其馬相打垮,足見其軍事能力非比尋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