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土著邊界理論-《銀河系殖民手冊》
第(1/3)頁
地球著名經濟學家科斯,曾經提出過一個大名鼎鼎的企業邊界理論。
從小博覽群書的陸洋自然知道這個理論,但是直到他嘗試對自己親手挑選出來的土著小隊進行管理的時候,他才深刻意識到了什么叫做“紙上得來終覺淺”!
科斯的企業邊界理論認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本質上沒有優劣之分,無論是計劃經濟中行政命令的傳遞,還是市場經濟中市場信息的傳遞,都存在效率上的損耗。理論上只有單打獨斗,才是人均工作效率最高的狀態,這也是為什么現代互聯網大廠寧愿高薪搞996工作制,也不愿意低薪多招幾個人。
雖然當今的世界已經完全被市場經濟所主導,但在各公司、企業和組織的內部,本質上實行的仍是企業管理層(董事長、CEO)行政命令主導下的計劃經濟:企業高管就是企業中的獨裁者或者計劃制定者,而基層員工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執行公司管理層的命令,幾乎不存在市場經濟的成分。
但企業內部計劃經濟的效率,是隨著企業本身規模擴大而降低的,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大公司病”。而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最終內部管理中產生的效率損耗,將使內部員工的人均工作效率降低至市場平均水平,這時企業的規模就達到了所謂的“邊界”。理論上突破了規模邊界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因為它的內部人均效率已經低于市場平均水平,注定會被市場競爭所淘汰。
這個“企業邊界”多大,取決于整個社會的科學技術水平(比如即時通訊和信息系統的出現大幅降低了企業內部溝通的效率損耗),行業的規模效應(比如互聯網天生就是贏者通吃,而傳統制造業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規模效應衰減),以及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在無法改變客觀條件(科技水平/行業選擇)的情況下,企業規模想要突破這個上限,就必須提升相應的內部管理水平,降低內部效率損耗,這就產生了行政和管理的學問。
比如個體戶老板可以事權財權一把抓,根本不需要掌握什么行政和管理的知識;但大公司必須制定復雜的公司規章制度并設置專門的崗位監督執行,大公司的財務、人事、行政也必須嚴格分離。
這并不是說大公司的這種做法就是對的,個體戶老板的做法就是錯的。
根據企業邊界理論,對于經營規模天生無法做大的個體戶老板來說,他僅有的幾個員工完全不存在什么內部損耗,因此盡可能提高每個人工作效率才是第一優先級,行政和管理這種降低內部損耗的學問毫無存在意義;但對于大企業老板來說,只要自己公司員工的人均效率還在市場平均之上,他就有動力擴大自己企業的規模,但這樣一來,在公司內部管理中就會產生巨大的效率損耗。組織紀律和規章制度對公司的產出并無提升,但卻能有效減緩公司內部損耗的增長。
不僅限于企業,國家和文明同樣滿足企業邊界理論。
科斯作為一個典型的歐美經濟學家,他的理論挑戰了蘇式計劃經濟的合理性。只要把科斯的企業邊界理論推廣到國家和文明層面,就能引申出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推論,那就是:人類沒有必要刻意追求計劃經濟,如果有一天計劃經濟能夠全面取代市場經濟,那一定是在一個企業/組織/國家通過極其先進的內部管理技術,將自己的“企業邊界”拓展到了全人類的范圍,然后通過市場競爭自然而然勝出后發生的事,整個過程都不應該是被人為設計出來的。
話題扯遠,言歸正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