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愛德華不覺有些尷尬才是怪事兒, 自己投給JAMA的一篇文章,現在就正在別人手里攥著了, 要說這審稿的人,年紀和他相仿的話,或是學術界的絕對大咖,他怎么或多或少還都認識, 因為文章就是他自己主持的,所以對里面的文字十分熟悉,僅僅只是看了一眼排版和大致的幾個關鍵詞,幾乎就可以確定了這篇文章就是他投出去的那一篇。 最開始看到陸成拿在手機里看的時候,他刻意地從將要走到座位上的動作給停了下來,然后重新退出問了他的朋友,也就是在JAMA編輯部的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文章出現了泄漏。 然后對方才告訴了他實情。 如此一來,愛德華才來得及好好地打探一下陸成這個審核他文章的正主兒, 以前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陸成也沒往那方面去想,也是說:“是的!愛德華教授,我們挺有緣分的。” “我們華國有句古話,百年修得同船渡,咱們這坐在一起,也肯定是前生數百年的修行換來的。” “我是陸成,來自華國。” 在最后,陸成做起了自我介紹。 愛德華自然是清楚陸成的國籍的,就笑了笑,故作寒暄道:“親愛的陸,我聽說過你,而且你寫的那幾篇文章,我也有所拜讀,的確非常有功底。讓我受益匪淺啊。” 愛德華謊話是張口就來,在打聽到了陸成的大概信息后,他也就是大概地搜了一下陸成發表的文章。 不多,也不算少,但是。 每一篇文章的質量,都是杠杠的,幾乎都是全世界上頂尖的雜志期刊。 他倒沒有看不起陸成寫的文章不是基礎課題的意思,其實在他眼里,不管是meta也好,基礎研究也好,那都是研究,只要做得好,都是很有學識的。 而且,其實meta分析和系統回顧,比基礎類型的文章要更加難寫, 只是基礎類型的文章的數據收集,比meta分析要難很多。 陸成能夠寫出來這么多文章被那么多頂級的雜志接受,這本身就代表了他的水平, 而沒有低分的摻水的雜志,更是代表了陸成只做精品,那么數量就沒那么重要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