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著陸-《納米崛起》
第(1/3)頁
看到從房間走出來的黃修遠,張雷急忙跟上來:“董事長,你還沒吃……”
“給我打包一份,我待會回來吃。”
面對雷厲風行的黃修遠,張雷伸了伸手:“額……好吧!”
三步并兩步向張培材的宿舍走去,黃修遠到了門口,立刻敲了敲門,發現開門的人是張明流。
“黃先生,怎么有空過來”
“張總工,張院士在嗎”
屋內傳來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修遠,我在,進來說吧!”
進入房間內,不僅僅張明流在,還有王勘院士和其他幾個核心技術的負責人,也在這里。
“大家都在”黃修遠有些詫異。
王勘院士笑了笑:“老習慣了,我們習慣發射任務完成后,開一個小會。”
“不介意加我一份吧?”黃修遠拉開椅子問道。
張培材院士笑著搖搖頭:“歡迎還來不及,怎么會介意。”
眾人說了一會這一次發射任務的得失,為下一次發射做好經驗總結。
長11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有效載荷,有14噸左右,而同步軌道也有7.5噸有效載荷,對于接下來發射的北斗衛星,是一款非常重要的運載火箭。
北斗衛星的重量在3.1噸左右,在準備妥當的情況下,長11可以一次性運載兩顆北斗衛星上同步軌道。
更加重要的事情是,長11運載火箭可以長期保存,作為快速補星的戰略投送力量。
一般情況下,液氧液氫的加注非常緩慢,在平時的航天發射任務中,還看不出什么大問題,最多浪費一些時間。
可一旦到了緊急時刻,液體燃料的加注需要4~24小時左右,加上其他檢查檢測時間,沒有一兩天都搞不定。
這個時間明顯太長了,其中隱含了太多變數,可能被敵對勢力找到破綻摧毀。
在應急機制下,長11的快速發射能力,存在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