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種子-《納米崛起》
第(2/3)頁
思考片刻,黃修遠吩咐道:“和農科院多合作,加大對國內、東南亞、東北亞、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野生植物種子收集。”
“董事長放心,合作保護野生植物的基因資源,一直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國內前些年因為工業發展,導致了不少生物資源瀕臨滅絕,你們要多費心一些,盡可能將這些珍惜植物的基因保留下來,現在沒有用處,以后說不定可以用上。”
“董事長深謀遠慮,生物基因資源確實非常重要。”林鶴作為這方面的專家,自然知道國內現在的情況,如果不加緊保護這些基因資源,等到這些植物或者動物滅絕了,那就知道后悔莫及了。
特別是近些年來,不少地區都種植了轉基因農作物,轉基因農作物本身的安全性就不作深入討論了。
但是轉基因農作物一般都具備超強的耐藥性,可以硬抗草甘膦的毒殺,農民可以通過噴灑草甘膦,將農田中的雜草滅絕,這個過程中,就要大量的本地野生植物資源,被一起滅殺了。
另外就是轉基因農作物的基因污染,很多人以為轉基因農作物不可以留種,實際上生物這種東西,環境適應力是非常可怕的,它們在人類的“改造”下,看似失去了繁殖能力,實際上沒有絕對的閹割。
德意志的科學家,就在戶外的農田直接實驗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結果導致轉基因農作物和有親緣關系的野生植物,發生了基因交叉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基因污染。
作為轉基因技術的核心產區,北美地區的非轉基因農作物品種中,50%的玉米、大豆,和83%的油菜,都檢測到基因污染的情況。
盡管污染的正常品種中,只占產量的0.05~1%,但是轉基因農作物,已經證明會和親緣植物之間,產生基因交叉。
這種情況,對于野生植物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特別是華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東北亞地區有非常多野生大豆的基因資源,一旦大規模在東北種植轉基因大豆,那東北地區的野生大豆資源,可能要面臨滅頂之災。
或許有人會說,野生品種滅絕了就滅絕了,又不影響人類種植的農作物,何必擔憂什么野生植物。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香蕉聽了,會直呼內行。
時間回到1950年,當時全世界種植最廣泛的香蕉品種,叫“大麥克”,這種香蕉皮厚味濃,非常耐儲存和運輸,非常受歡迎。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病,在幾年內滅絕了整個“大麥克”品種。
一種名為“尖孢鐮刀菌”的真菌,就是這一次香蕉大滅絕的罪魁禍首,當時的農民稱這種病為“巴拿馬病”,或者叫“香蕉癌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