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納米崛起》
第(2/3)頁
傳統地效飛行器的缺點,就是無法適應高海況、難以快速轉向,這兩個問題非常致命。
海面上,由于潮汐力、風力和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風急浪高,近海和內海還好一些,而外海的海浪,經常出現四五米高的海浪,甚至有十幾米的海浪。
就以國內的南海、東海和黃海為例,全年出現海浪低于2米以下的時間,大約是180~220天左右。
傳統地效飛行器只能在海浪低于2米的海況下,才能發揮出最佳速度和最高效率。
而轉向能力差,就是因為速度太快,又貼著海面飛行,傳統地效飛行器需要通過傾斜機體實現拐彎,很容易導致機翼觸碰到海面,引起飛行器失控。
改進版的飛鵬級,吸收一部分氣墊船的原理,利用加壓噴氣的方式,給底部增強一部分氣壓的反推,從而讓飛鵬級的飛行高度,被抬升到了5~6.4米。
至于飛鵬級的轉向能力,黃修遠的解決方案,其實也非常簡單粗暴,因為他采用高度過障方案。
畢竟高速飛行的地效飛行器,再怎么改進,要在水平面上,實現快速的大角度拐彎,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如此,他就直接放棄了水平轉向,采用垂直規避。
在海上遇到障礙物的情況,要么是是小型島礁,要么是航行中的船只,遇到船只的的時候,只需要快速爬升,就可以安全避開對方。
事實上,如果是在預定的航道上行駛,完全可以通過設置聲吶和海岸雷達陣列,加上船只配備的定位系統,以及飛行器上的主動雷達,提前發現船只,實現安全規避。
黃修遠設計飛鵬級運輸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快速的海上運輸,雖然貨輪運輸量龐大,但速度慢得一批,最快就30節(54公里每小時)。
普通船只的速度,只有地效飛行器的十分之一;而飛機速度確實快過地效飛行器,但是飛機的有效載荷,卻是一個硬傷。
“王總工,飛鵬級造價多少?”
聽到這個問題,王銘撓了撓頭回道:“13億一架。”
一旁的大連造船廠負責人寧海城,急忙補充道:“黃總,這是初代原型機,包含了很多定制、研發經費,如果大規模量產,成本可以壓低不少。”
對于這個造價,他倒是沒有太驚訝,畢竟這個價格比起波音777,已經便宜了不少。
他繼續問道:“續航能力,你們測試的數據是多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