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納米崛起》
第(1/3)頁
對于宇航員的身體健康,受這一次前哨1核泄漏事件的影響,中華航天局也提升了安全措施、備用方案、緊急救援的準備。
雖然大中華區內,目前有八個航天城,動態儲備的運載火箭,每個月都保存在15~30枚左右。
但是刨除有任務安排的運載火箭,可以臨時調動的備用運載火箭,大概在3~6枚左右。
這個數量,說少又不少,說多又不多。
黃修遠打算增加一些備用運載火箭,數量在提升到10~14枚左右,總備用有效載荷,三個太空軌道區維持在2600噸、1300噸、700噸的水平。
另外還有增加艙內的檢測系統,特別是針對艙內水循環系統、艙內氣體循環系統,這些宇航員生存必需系統的檢測。
之前廣寒宮基地、蟾宮空間站、天宮空間站,都有檢測系統,但黃修遠還是不放心。
畢竟前哨1的核泄漏事件,造成的后果太慘重了,兩名宇航員犧牲了,前哨1的水循環系統損壞了。
雖然廢棄掉之前的那一套水循環系統,和里面的水資源,還有那些凈水設備后,還有另外兩套備用的水循環系統。
但NASA必須重新運輸一批干凈的水資源過去,還有將艙內的放射性物質進行一次全面處理,才可以搶救回四個太空艙。
NASA也是沒有辦法,畢竟重新發射四個太空艙上去月球,成本要60億米元左右。
而通過維修清理,成本大概只需要18億米元左右,資金本身就緊張的NASA,自然會選擇維修方案。
黃修遠看過技術部門的相關分析,雖然航天科工和雄鷹航天的碳14核電池技術,在防核泄漏上,做了非常多預防方案,但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安全。
因此,要加強對于航天器上的核電池管理,畢竟在核電池的使用率上,中華航天局的航天器中,核電池的數量是NASA的上萬倍。
沒有看錯,就是上萬倍。
畢竟碳14核電池成本便宜,熱效率又相對比較高,安全性又相對比較好。
比如那些激光防御衛星上,核電池基本就是標配,還有空間站、月球基地上,更是一大堆核電池。
如此龐大的核電池應用,萬一管理疏忽,出現核泄漏,那事故就真的嚴重了。
負責核電池項目的張天程博士,聽到核電池安全的問題,思考了一會,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