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納米崛起》
第(2/3)頁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距離赤鐵基地向南,大約31公里左右,有一個隕石撞擊坑,那個撞擊坑的半徑不大,只有2.7公里左右。
但這個撞擊坑的邊緣,存在好幾個地下熱井,非常適合建設地熱發電站。
氦3提煉工廠必須依靠龐大的電能,當前布置的太陽能電池板和熔鹽儲能發電坑,只能勉強維持初期的一部分電能供應。
林光宗親自過來這里,查看了這個基地的建設進度,這個基地的負責人叫張常樂,他通過通信系統說道:
“林基地長,工廠的設備就差一批核心的零配件。”
“放心,本土那邊已經在準備了,估計五月底可以送到,你估計什么時候可以投入運行?”
思考了一會,張常樂回道:“最快今年九月底,不過要看發電站,如果發電站進度跟不上了,工廠建好了也沒有用。”
“我會安排人,跟進赤鐵發電站的進度。”林光宗知道電能的重要性,如果沒有電,工廠也開不了工。
眼前的工地上,大量工程機器人,在幾個宇航員的操作下,仿佛拼接積木一般,快速的建設著一個個工業艙。
這些工業艙,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比如配電艙、數據艙、微型超算艙、設備維修艙、氦3提煉艙之類。
林光宗非常重視這個基地,因為氦3資源非常重要。
無論是燧人系,還是中核集團,目前都沒有辦法解決核聚變發電機組的小型化問題。
但燧人系和中核集團的小型化技術路線,并不相同。
中核那邊的想法,是進一步優化金烏的設計方案;而燧人系這邊,這是打算一邊優化設計,一邊考慮其他方案。
其中一個最有可能的方案,就是采用氦3作為核聚變燃料,減少核聚變反應中的中子產生量。
只要核聚變反應的中子產生量降低,那陽電子流層的密度、厚度都可以進一步減少。
這不僅僅有利于減少能耗,也有利于降低反應區域的材料要求,如果按照超算模擬計算的結果,采用氦3作為核燃料,至少可以讓發電功率500兆瓦的核聚變發電機組,整體重量壓縮到5000噸以下。
只要核聚變發電機組不動輒幾萬噸,四五千噸的重量,航天局還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的重量,安裝到大型飛船上,已經勉強可以做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