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他的一些邊角料問題都不算是問題了。 與東亞三國正式會面、簽訂各項條約之后,明帝國的存在也算是得到了【國際認證】,是一個被廣泛承認的負責任的大國了。 而且這一切對大明帝國來說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建國伊始,蘇詠霖除了搞定國際認證,確立明帝國的東亞霸主地位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清內政,讓明帝國新生的官府機構正常的運行起來,不出亂子。 對于這一點,所有人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所以大明帝國建國之后第三天的朝會上,禮部尚書孔拯就向蘇詠霖提議正式開科取士。 對于這個建議,蘇詠霖沒有回絕的理由和必要,開科取士的確是明帝國正式在中原確立統治地位的象征行為。 不知多少人都在等待著明帝國第一次的開科取士。 所以蘇詠霖在朝會上同意了這一要求,對外宣布明帝國第一次的科舉考試即將在洪武二年的陽春三月正式開始。 但是在科舉制度上,蘇詠霖開始動手了。 他下旨給禮部。 【朕遍問群臣,得知金之科舉效仿宋,宋之科舉自王安石發生改變,安石以前,科舉重詩賦論策,安石以后,科舉重經義,然朕以為,經義一道,不足以治國。 朕以為,安石所為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故當罷黜,大明國用,經義、策論、詩賦、算術缺一不可,故大明科舉當海納百川,廣納良才,豈可因區區經義而不納之?】 蘇詠霖的這道旨意在禮部掀起了一陣波瀾。 孔拯揉著太陽穴,一臉苦澀,頭大如斗。 他早就料到蘇詠霖肯定要在科舉制度上面動手動腳,乃至于把科舉改的面目全非,但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為了北孔的利益,他選擇了默認這一結局。 他本以為蘇詠霖會稍微溫柔一點,不要一上來就讓他無法做人,可未曾想到蘇詠霖還是那么直接,一上來就是王炸,把他炸的七葷八素。 看著蘇詠霖的意思,他要廢王安石以來科舉重經義輕詩賦策論的局面,廢掉這一改革措施,并且將之前的科舉模式再給拉回來。 他不僅要增加詩賦策論的比重,把科舉取士的規則帶回唐朝和宋初的模式,搞不好還要往科舉考試里加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說老實話,每一次變革必然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每一次變革不管是往好的方向還是壞的方向,都有人阻止。 當年王安石變革的時候阻力也非常大,但是科舉改革還是通過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