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當時沒人知道這到底是好還是壞,但是木已成舟,士子們只能強行配合,棄詩賦,改追求經義之道,開始搖頭晃腦死讀書,皓首窮經。 可以說元明清科舉制度的逐漸僵化少不了這位大神的這一舉措的重要功勞。 然而現在,這是大家都遵守的規矩,你一上來就要變更規矩,雖然說新朝新氣象吧,但是也不至于變得那么大,讓大家毫無準備吧? 于是孔拯代表禮部上表,請求蘇詠霖將這一規則延后執行。 因為他知道他阻止不了蘇詠霖,所以他試圖打感情牌,講述科舉士子為了科舉考試皓首窮經,就是為了通過科舉為國效力,寒窗苦讀十余載,結果朝廷忽然變了考試科目。 士子們會接受不了的,會瘋掉的。 所以他請求蘇詠霖能否延緩執行這一策略,緩行三年,這一次科舉考試就按照原來的規矩取士,下一次科舉再按照新的規矩取士,這樣一來,大家都能接受。 蘇詠霖看了孔拯的奏表,還是挺贊許他的,因為這一策略以退為進,不僅顧慮到了蘇詠霖的想法,也照顧到了他自己人的利益。 可謂是雙贏。 然而蘇某人不答應。 雙贏,不是他和孔拯一起贏,而是他要贏兩次。 科舉事關重大,他的改革計劃不能有任何波折。 而且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新皇帝登基怎么著也要燒個三十把火,怎么能第一把火就被孔拯一泡尿給澆滅了呢? 這不符合他的強權人設。 于是蘇詠霖駁回了孔拯的建議—— 新朝新政,不能拖延,如果士子不愿參加,可暫緩三年準備妥當再來考試,大明絕不會關停科舉。 好家伙,用魔法打敗魔法了屬于是。 孔拯頭暈目眩,無計可施,只好召集部下們商討對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