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三 白條的防偽升級-《啟明1158》
第(1/3)頁
偽幣這種事情,別說紙幣時代了,金屬貨幣時代鑄造偽幣的事件也沒少過。
各種缺斤少兩大泉當千,官方民間一起搞劣幣驅逐良幣,每一次都能血洗百姓,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一舉把貨幣市場打入無底深淵。
只能說這玩意兒太賺錢,類似于殺雞取卵,只要民間沒有防備,則一波清洗就能賺的盆滿缽滿,吃的滿嘴流油。
至于之后的一地雞毛……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呢?
高門大戶自然有高門大戶的止損辦法,統治階層更不用說,最后血洗的還是民間的財富,這種事情統治者才不會在意。
就算有那么一兩個有良心的官員提出反對,也不能改變大局。
官方會這樣玩,民間當然也會這樣玩,不是每個人都有良心,這種賺大錢的活計,誰不行動?所以有真幣,必然有人搞偽幣,只是數量和難度上的差別。
有些貨幣貨真價實,幣值堅挺,搞起來有利可圖,有些貨幣爛得一塌糊涂,搞起來無利可圖。
蘇詠霖就想起了那個神一般的段子——
你為什么造假鈔?
因為我不會造真鈔。
對于這種事情,蘇詠霖覺得根本沒有必要辯證思考會不會出現,而是應該考慮什么時候出現,以及出現之后的應對策略。
因為這一時半會兒的,蘇詠霖沒有那么寬裕的本錢能夠放棄白條。
為了修黃河,為了各地水利工程的上馬,為了讓中原大地恢復生機,明帝國的白條政策必然還會繼續使用下去,借債辦事的“傳統”還得持續一陣子。
雖然眼下還沒有接到任何偽造白條的消息傳來,但是未雨綢繆是必須的。
為了避免未來因為作偽的事件導致政府信用敗壞,以至于影響到未來的布局,蘇詠霖覺得必須要對白條進行一次升級。
防偽升級。
經過考察,蘇詠霖決定防偽升級之后的白條全部使用特制水紋紙作為材料。
水紋紙又名花簾紙,這種紙迎光看時能顯出除簾紋以外的發亮的線紋或圖案,目的在于增添紙的潛在的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
早期水紋紙多用作信紙、詩箋、法帖紙,純粹是文人墨客們閑情逸致的體現,主要價值在于藝術層面,也只有有錢有閑的藝術家們才會在意到這種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