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詠霖打算讓復興會借助吏部的力量將大量優秀的新人會員安插到淮南東路,對當地不足八十萬的人口進行全面掌控。 誠然,現在的淮南東路因為黃河問題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說是荒涼,但是終有一日黃河問題會得到控制,到那時,淮南的復興將不是問題。 復興會主導下的淮南乃至于整個中原的復興,都將不是問題。 蘇詠霖如此堅信著。 幾次復興會會議一開,整個淮南東路的官員問題和吏員問題還有基層組織問題就搞明白了。 八十萬不到的人口治理起來也不難,也正好方便復興會在短時間內架構起全新的政治組織,然后給新人們鍛煉行政能力的機會。 一切向海州學習,一切向海州看齊,爭取把淮南東路包括未來的淮南中直轄打造為全大明第一個完完全全的【復興行省】。 接下來都是些細枝末節的問題。 比如規定南宋給大明國的戰爭賠款六百二十萬貫銅錢將分五年還清,每年還要支付額外的利息,規定在每年春耕之后的五月份繳納,方式就是通過瓜洲渡送往淮南之地。 還有就是每年的歲幣,價值二十五萬兩白銀和二十五萬匹絹布,每年需要在秋收忙碌之后的十月份運輸到江邊,通過瓜洲渡轉移到淮南之地,由中央派出官員負責檢驗和交割。 至于每年歲幣內所包含的白銀絹布和折價物品的內容,則需要大明和南宋雙方商定好,統一執行,不得有絲毫誤差。 最后就是稱號問題。 因為南宋答應了向大明稱臣,所以趙昚的尊號應該由蘇詠霖確認并且冊封,然后才算是真正有了法律效力。 這方面其實雙方各退一步。 本來按照蘇詠霖的想法,可以給他們來一個江南國主的稱號,不給帝號,讓趙構和趙昚體會一下當年李煜的感覺,羞辱他們。 但是轉念一想,讓他們去國號,估計會引發更大范圍的抵抗,不符合明帝國速戰速決的戰略要求,于是也就沒有這樣搞,繼續金國的傳統,由大明國皇帝冊封趙昚為大宋皇帝,國格較西夏和高麗高一等級。 西夏和高麗在大明這邊都是國王的身份,直接低了蘇詠霖本身一個檔次,而南宋這邊卻是皇帝,只是皇帝身份需要冊封,到底和西夏高麗有所不同,也是考慮到南宋劃江而治的巨大體量。 雖然依然有著不滿意的地方,但是考慮到這一趟戰爭已經贏回了本錢,還賺麻了,蘇詠霖也就沒有繼續和南宋計較。 他再度派遣辛棄疾南下作為大明使臣,前往正式冊封趙昚為大宋皇帝。 辛棄疾欣然領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