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動搖的同時,午餐的時間到了,王祈去看了看今天工地的伙食,然后笑著走了回來。 “巧了,今天正好是吃肉的日子,午餐和晚餐兩頓正餐都有肉吃,早上喝的都是菜肉粥,三位可愿意在工地上對付一餐?” 陸游和虞允文愣了一下,然后看向了一直都沒說話的陳康伯。 陳康伯猶豫片刻,點了點頭,似乎有些想要確認的事情,于是答應下來。 王祈笑了笑,就讓人去給三位主要使者還有南宋使節團的其他隨員們打飯,搬來桌椅準備讓他們坐下來吃飯。 打飯的時候,陳康伯似是有心似是無意的詢問王祈,問他們這么些人加入進來吃飯是不是不太好,會不會讓工人不能吃飽。 王祈搖頭,說他們不用擔心。 “工地上的飯向來都會多做一些,民工們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之后總是胃口大開,炊餅蒸餅論斤吃才能吃飽,所以工地上做飯也是猛火大灶,盡量做得多一些,留有余地。 不怕吃剩下,就怕吃不飽,吃剩下不要緊,吃不飽才要緊, 自然, 吃剩下的東西也不擔心浪費,因為工地工期長, 好幾年的時間,所以每一段工地附近都會扎個圈子養豬。。 這大家伙兒吃剩下的泔水就送去喂豬,泔水都是好東西,豬也不挑食, 吃了泔水長膘快, 要不了多久就能宰了吃,哈哈,今天吃的肉就是工地上自己養的豬宰了的肉。 這養豬也有好處,除了豬, 做飯的伙夫們還自己搞了菜園子, 用豬糞做肥料,種一些綠葉菜,長勢也不錯,所以工地上的伙食費用還能省下來不少。” “這……我……” 陳康伯一時沒反應過來, 也不知道該感慨工地上糧食的富裕還是可循環利用的優秀思維,但是思來想去,還是把矛頭集中在了豬身上。 “豬肉?” “啊, 豬肉, 很香的。” 王祈笑道:“大明吃豬肉吃的可多了,很多人都喜歡吃豬肉,對了, 當年蘇東坡先生不是特別擅長做豬肉嗎?南朝現在還是不怎么吃豬肉嗎?” “這……倒也有, 只是不多。” “放心好了, 大明的豬肉可香了,這工地上別看是大灶,大火燉出來的豬肉香的能咬舌頭。” 王祈這話說的不假, 大明朝的養豬業早在中都總務局時期就開始了改變。 早在東漢時期, 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劁豬匠這個行當, 只是一直以來這個行當都沒有興盛起來, 劁豬法也沒有在養豬行業內推廣,盡管在部分地區已經有了肉豬不分公母都需要劁掉這個規矩,但是在大部分地區,還是沒有這樣的規矩。 蘇詠霖攻克中都建立總務局之后, 授意一些掌握劁豬技術的人集中起來對養豬業進行技術革新,廣泛傳授飼養者以劁豬之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