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素來激進的虞允文這一次選擇了十分保守的態(tài)度,這確實讓人感到驚訝。 但是虞允文的理由一樣十分充分。 經過之前對整個關中地主士紳的全面打擊之后,明國對關中的統(tǒng)治已經十分穩(wěn)固,人心歸附,不可輕易圖謀。 至于西夏叛亂,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因為西夏的精華地帶都在明國控制之下,那些叛亂者只是輸紅了眼的賭徒而已,其實沒什么勝算。 加上明軍素來精銳善戰(zhàn),金兵都被他們全滅,打不過金兵的西夏軍隊又如何能逆風翻盤呢? 所以,南宋必須要保持冷靜,現在不是戰(zhàn)略機遇期,絕對不能被他們拉下水。 虞允文的建議極大動搖了原本想要趟一趟渾水的陳康伯的想法,于是他猶豫不決,遲遲沒有做出決斷。。 盡管吳璘兩次請求陳康伯做出決斷,但是陳康伯都沒有做出決斷。 這確實是太難了。 而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新的情報傳來,說面對西夏叛亂,關中明軍沒有大規(guī)模調動,一切如常。 隨后,不斷傳來明軍大破西夏叛軍的消息,去年年底,明軍攻克甘州的消息傳來,據說明軍乘勝追擊,繼續(xù)向瓜州和沙州進軍了, 西夏叛亂徹底失敗了。 再往后就是西夏滅亡, 河西行省建立。 南宋終于算是半主動的做了一次正確的戰(zhàn)略決策,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 讓整個南宋戰(zhàn)略決策圈子意識到明國對地方的統(tǒng)治的穩(wěn)固遠超他們的想象,明國對一個地方的并吞和占領效率也遠超他們的想象。 西夏好歹是一個延續(xù)幾百年的地方政權,也有自己的文字傳統(tǒng)和文化,統(tǒng)治延續(xù)了那么久, 怎么著也該有點追憶往昔的遺民才是。 但是其民眾在明國并吞他們的過程之中沒有任何反抗的跡象, 唯有官方上層發(fā)起反抗,結果很快就寄了。 國家滅亡之后,民眾不懷念故國,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明國的統(tǒng)治, 地方秩序快速恢復, 人們又開始心安理得的過日子。 根據那個黨項商人的說法,又是明國的底層政策起到了效果。 明國實施了【善政】,這個善政安撫了西夏遺民,讓西夏遺民獲得了更好的生活, 于是哪怕是西夏國族都不愿意維護西夏王朝, 而接受了明國的統(tǒng)治。 按照這樣來看,明國和南宋的主體民族一樣是漢族,這樣一來,雙方豈不是更加沒有隔閡? 明國甚至能夠把國內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和黨項人都給治理的好好的, 那么對待同文同種的南宋漢人, 難道有什么難度嗎? 只要他們使用《洪武政論》當中的底層政策,讓利于底層, 給底層土地, 給他們優(yōu)惠的政策,不照樣能夠讓南宋國民對他們死心塌地嗎? 世間竟然有如此惡毒恐怖的陽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