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五十三 張栻是復興會員-《啟明1158》
第(1/3)頁
張栻所說的倒也不是什么客套話。
他的計劃之所以可以成功發動,除了臨安城外明軍的壓力過大之外,也有著城內流言的快速傳播之功,那些隱藏在臨安城內各行各業各處的天網軍密探們為這場政變行動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張栻,他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功屬于他, 這是沒有爭議的事情。
隨后兩人一起坐了下來,就這一次的事情做了一番交談。
對于蘇長生來說,張栻的加入還真是一件很讓他感到意外的事情,因為以張栻的身份地位還有他在南宋學術界思想界的地位,他一開始是無法想象張栻會愿意加入復興會組織的。
但是事實就是張栻不僅加入了,還是主動加入的。
長沙作為岳麓書院所在地, 從北宋中前期開始就是整個宋朝很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之一, 很多文人墨客儒學學士都和岳麓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張栻雖然作為名臣張浚的兒子,但是他之所以能在岳麓書院主持工作, 的確是有他自己的本事。
事實上張栻在理學方面的功底是相當深厚的,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對岳麓書院重建之后的振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他最為人所知的成就并不是辦學的成就,而是以他為首,在《洪武政論》大規模進入南宋并且造成巨大思想影響之后,岳麓書院的師生們“勇敢”的站了出來,對《洪武政論》進行了猛烈抨擊。
當時,隨著明國國力的強大和對南宋造成的壓力,南宋思想文化界遭到了猛烈沖擊,相當多數量的士子們在殘酷的現實之下對自己的所學產生了懷疑。
為什么蘇詠霖如此狂悖之言可以使明國興盛,而自持儒門正統的南宋卻在兩國爭鋒之中屢屢落敗呢?
這種巨大的反差極大地沖擊了部分儒門士子的思想, 使得他們開始深入研究《洪武政論》,并且對南宋的官方思想產生懷疑。
而當這種懷疑逐漸擴大范圍的時候,張栻和岳麓書院站了出來。
他們對《洪武政論》展開猛烈抨擊,將其中的“狂悖之言”拿出來逐條辯駁、批判,并且召開數次討論大會, 堅持要把《洪武政論》里的“狂悖之言”批倒。
于是張栻便深受極其反感明國意識形態的保守派理學家們的欣賞,而他們也是在南宋政壇執掌權力的人們的代表,于是張栻也得到了官方的大力稱贊,甚至得到了臨安中央的夸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