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沈該瞇起了眼睛看著周麟之。 “防?怎么防?用什么防?咱們的五萬軍隊?茂振,你的心思是好的,但是你更要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這……” 周麟之說穿了只是一個傳統官僚,讀四書五經長大,做樞密院工作之前都是文書一類的工作,屬于相當傳統的儒家官僚,對經濟的了解非常淺薄。 之所以現在過來和沈該談論這些事情,也是因為覺得明國破壞了他的那些從事海外商貿的盟友的利益,也就等于破壞他的利益。 利益被觸動了,他不能不做點什么,否則他背后那些人又怎么會繼續為他效力呢? 但是實際上他對于怎么應對明國經濟入侵是沒有辦法的,根本就是在口嗨。 沈該長期執政,對經濟問題當然比周麟之了解的更多,認知也更加深刻一些,所以沈該比周麟之更清楚這件事情的后果。 “茂振,你信不信,要是咱們反對明國的這些做法,明國都不需要做什么,只要這邊撤兵回去,咱們這兒立刻遍地反賊,壓都壓不下去,到時候反賊進攻臨安,明國渾水摸魚趁火打劫,咱們就完了。” 沈該把話說的十分明確。 臨安朝廷的五萬軍隊壓不住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煙塵的閃亮登場,只要明國撤兵北返并且表態不再管江南國的事情,三個月內絕對遍地狼煙,臨安朝廷說寄就寄,絕對不會拖泥帶水。 所以沈該的態度十分明確。 “當下的局勢我比你更清楚!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忘記了真正重要的東西,對于我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明國的支持和明國的駐軍!只有當朝廷手握十萬精兵的時候,才是可以和明國商量的時候,現在,務必隱忍!” 周麟之無話可說了。 他再怎么傳統,再怎么口嗨,關乎性命的事情上也是比較老實的。 于是他不再談論這個問題,轉而談論一個更加要緊的事情。 “就算明國的事情可以隱忍,川蜀那邊難道也可以繼續隱忍嗎?現在若是川蜀不聽號令,朝廷豈不是顏面盡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