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八 起義是必然的-《啟明1158》
第(1/3)頁
一支商隊倒霉背后往往是一整個商業小團伙的倒臺,一個商業小團伙倒臺,意味著幾十號人乃至上百號人的生計成了問題。
做不了商業了,那就只能回歸農業混口飯吃。
家里有土地還算是幸運,還能回家做農活,有口飯吃,家人不至于眼睜睜看著自家血親餓死,一人擠出一口糧食給他吃,人就活下來,問題就能延后解決了。
可事情往往沒那么簡單。
這年頭安土重遷,能在家里做農活誰不愿意呢?
能到城里面做活兒謀生的,往往是家里沒有土地了,家里土地給強勢的地主用各種手段搶走了,無奈之下只能拖家帶口到城市里做小工賺點吃飯的錢。
就這日子也是緊巴巴,一家人小心翼翼過日子,一文錢掰成兩半花,能省一點是一點,扣扣索索的攢下一點點錢來,十分不容易。
市場穩定的時候,倒也不至于吃不上飯,偶爾效益好的時候遇到有點良心的主家,還能賞點錢,那就能開葷吃點好的。
然而市場一旦出現波動,問題就大了,沒活做了,也就沒了收入,吃飯也就有了問題。
家里人少還能扛一陣子,家里人要是多,那真是要命,家里要是再有幾個長身體的孩子,那更是要了老命了。
這年頭也沒什么低保概念,也沒什么失業金保險金國家兜底福利,說是有各種救濟設施,官府也吹的天花亂墜,但要真是有用,還會有那么多人被餓死嗎?
簡單來說,那就是出了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扛著,上面人才不會管底下人死活。
隨著時間推移,成都府的失業人口越來越多,上街找事情做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市面上能做的事情卻越來越少,招人的商家、大戶人家也越來越少。
越來越多的人漫無目的的走在街上,癱在街道兩旁,眼睛里全是濃的化不開的愁緒,完全不知道明天的路該怎么走,不知道下一頓飯在什么地方能搞到。
然而這第一批失業人口的出現只是開始而已。
隨著明國與江南國對川蜀進行全面經濟封鎖的消息逐漸傳播,川蜀內部市場受到了強烈沖擊。
被經濟封鎖,也就預示著無法從外部獲得收入,所有商業行為只能內部循環,只能從內部進行商業活動,而內部商業消化能力終究是有限的,商品生產出來是要消費。
失去了經濟流通和外部市場,沒有實際生產力和消費能力支撐的虛假經濟繁榮瞬間就被打回了原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