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零六 不能向大戶征稅-《啟明1158》
第(1/3)頁
宋朝屬于是自己挖坑埋自己的典范。
虛假的商業繁榮就不說了,其不抑制土地兼并的策略使得好欺負的人沒什么土地,有土地的人又不好欺負,地主大戶和朝廷政策牢牢綁定,稍微動一下都疼痛難耐。
比起之前歷朝歷代打擊土地兼并的難度,宋朝屬于獨一檔,人家不說能不能辦到,至少在政策上是反對土地兼并的,大義名分是有的。
但是宋朝連這個都沒有。
成都朝廷可以輕松欺負工商業平民和自耕農,卻很難欺負那些在地方有龐大勢力大豪強地主。
盡管他們才是最有錢,可他們也是可以對抗朝廷,收他們的稅需要成本,而判斷這個成本和稅收哪一個更貴,就成了對朝廷來說很有必要的過程。
收稅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收稅的成本小于稅收本身,那么朝廷就有動力貫徹稅收。
如果收稅的成本大于稅收本身,還會帶來其他各種不良影響,那么朝廷就要考量一下是否有堅持收稅的必要了。
小單位的窮鬼特別好欺負。
溫順,逆來順受,朝廷里也沒他們的人,只要別一大團聚在一起直接造反就沒有任何危險,若敢反抗直接鐵拳砸下,沒啥后果,還能震懾其他窮鬼,顯得朝廷又高又硬,所以朝廷收他們的稅便動力十足。
地主豪強不好欺負。
朝廷里有他們的人,還掌握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里應外合起來能給朝廷帶來很大的麻煩,收稅成本搞不好還要大于稅收本身,不好得罪,招安價值巨大。
所以收不收這筆稅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了。
而就目前來看,對豪強地主收稅的成本絕對不會低。
成都朝廷建立之后,其上層官僚著重選擇外地來川蜀的官員而不是川蜀本地官員,以避免朝廷本土化,以至于被本土派左右,影響出川作戰恢復大宋的政策。
諸葛亮當年之所以可以五次北伐曹魏,除了有錢之外,有一支能夠壓制川蜀本土勢力、動員川蜀民力發起對外進攻的外地官僚隊伍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盡管如此,本地人還是不能過分得罪的,凡事都要有個度,真要把本地人搞得和外地人朝廷離心離德,雙方的矛盾一旦爆發,就是動搖國本的事情。
眼下雖然成都朝廷高級官僚大多數都是外地人,但是趙不息登基稱帝之后為了獲得本地人的支持,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底下辦事的中低級官吏們則基本上都是川蜀本地人。
川蜀本地人掌握著相當一部分權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