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二百七十四 這仗,要打-《啟明1158》


    第(1/3)頁

    把相關(guān)的情報都給看過之后,辛棄疾表態(tài)支持蘇詠霖的看法。

    “從情報上來看,情況的確如此,成都朝廷之所以可以建立起來,主要的功勞就要算在以馬永康為首的外地官員和以吳璘為首的外地軍人主導的軍事力量身上。

    沒有這兩股勢力的支持,趙不息絕對做不成皇帝,川蜀也不可能自成一系成立一個朝廷,川蜀本土官員更傾向于保全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一個土皇帝提供對抗大明和江南國的資源。

    這兩股勢力從一開始就是很難合作的,面和心不和,川蜀本土勢力主要是懾于吳璘的威望和他的軍力,以及成都朝廷對政治權(quán)力和地位的出讓,才選擇支持成都朝廷。

    然而川蜀農(nóng)民大起義和交子崩潰這兩件事情的發(fā)生,可以說是徹底摧毀了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間的合作基礎(chǔ),加上趙不息這些讓我感到匪夷所思的做法,可能是徹底激化了這種矛盾。”

    蘇詠霖點了點頭。

    “幼安同志說得很對,我還要補充一點,就是當下,以陸超等四人為首腦的四支軍隊而形成的軍事勢力,很有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本土化、軍閥化的跡象。

    雖然情報并不清晰,但是我認為馬永康和吳挺既然決定發(fā)起兵變,顯然也是有這些原因在里面,推翻趙不息是他們受不了趙不息的瘋狂,而清算本土派,顯然是因為他們承受不了這方面的威脅。

    趙不息的瘋狂導致陸超等四人決定與成都朝廷決裂,而失去了成都朝廷的糧餉支持,軍閥化的軍隊若要生存,若要糧草維持,則必須選擇本土化,必須選擇和本土勢力合作。”

    蘇詠霖的看法和辛棄疾的看法匯總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邏輯縝密的推斷,這個推斷符合大多數(shù)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所以很快,這場發(fā)生在下半夜的深夜會議就為這件事情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

    那就是以馬永康和吳挺為首的川蜀外地勢力是真的想要投降明國,利用明國強大的軍力求得生存。

    否則,他們必死無疑。

    于是,蘇詠霖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

    時不我待,這場仗,要打。

    “關(guān)中本地倉儲若是不夠,那就從河東還有大同兩個行省調(diào)運,其他的不說,蘇海生應(yīng)當立刻與吳拱商量投降的事情,盡快確定對川北地區(qū)所有交通要道、軍事要塞的占領(lǐng),這是一切的前提!”

    于是參謀總部下達了指令,蘇詠霖親自署名蓋章,向蘇海生傳達了重要的指令,賦予他臨機專斷的權(quán)力。

    怎么跟吳拱合作,如何確定吳拱的誠意等等,這些,都要交給蘇海生來判斷,來處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