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四 百億補貼蘇多多-《啟明1158》
第(2/3)頁
他必須要把國家帶上既定軌道,創造全新的生產關系,敲碎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讓這個國家不至于后退進入萬劫不覆的深淵之中。
如果人們愿意把他當作神明,那就當作神明來看好了,相信他,總比相信那些嗜血貪婪的牛鬼蛇神要好。
至少,他并不會向他的人民索取什么,也不會恐嚇他的人民不相信他就要墜入深淵之類的。
蘇詠霖在福建路節節勝利的同時,趙玉成和張越景也在疾馳猛進。
他們正在對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的宋官方力量與地方離心勢力展開堅決的斗爭。
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在廣義上屬于嶺南地區,在嶺南地區繼續劃分,便劃分出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這塊土地在隋唐以前的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都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蠻荒之地,經過多次戰爭和人口遷徙,才最終被中原王朝打心底里認可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塊土地。
兩宋之際,金兵南下,江北崩潰,江南動蕩,嶺南地區因為五嶺的阻擋,社會相對平穩安定,成為大量中原人士和江南人士的避難所。
這一波人口遷移為嶺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
說來也是搞笑,古時候嶺南地區的每一次文明躍進,似乎都是因為中原戰亂,中原的文明人無路可去,為了躲避戰亂而逃亡嶺南,從而使令嶺南被動的發展起來。
和平時期的歷代君主,鮮少有愿意向嶺南投入資源的存在。
時代走到南宋,嶺南地區其實已經經歷了相當程度的開發,水利工程等一系列的基礎建設還是頗具規模的,所以嶺南地區糧食自給有余,還有儲備,甚至可以銷售向福建地區和越南地區。
往上數個幾百年,蘇詠霖若要拿下嶺南,那是真正的百億補貼蘇多多,需要各種財政轉移支付來開發、建設嶺南。
但是現如今,攻克嶺南地區對于明國來說并不是什么百億補貼蘇多多,而是有來有往的好事,明國能從嶺南地區之地得到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尤其是可以將嶺南作為進取東南亞地區的后勤基地,這一點,和川蜀之地的南部地區是一樣的,在蘇詠霖的戰略規劃里,那都是可以多加發展之后作為后勤基地四面出擊的地方。
本質上來說,這和當年漢朝移民實邊的策略沒什么不同,都是為了讓邊地變得可以成為軍隊出擊的后勤基地而努力的政策。
但是在大明國這個時代,因為不同的思想出現,而變得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蘇長生已經很努力的運作了,但是還是沒有來得及在大明覆滅南宋之前把復興會組織擴展到兩廣地區,兩廣地區目前的復興會組織都是廣州被割讓之后調任、發展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