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六十 探親與駐扎-《啟明1158》
第(2/3)頁
這僅僅依靠川蜀地區剛剛決定建立、還未完全形成戰斗力的第八兵團是不夠的,需要第一兵團這個明軍最老資格的主戰精銳兵團在廣西行省駐守,從東方向給予大理國一定的壓力,分擔川蜀第八兵團的壓力。
第七兵團則作為總預備隊,駐守在相對比較平穩的廣東行省,一旦邊疆起戰火,那么第七兵團可以就近調動。
另外安排一部分軍隊常駐在這里,也能對地方上的建設起到一定的幫助,蘇詠霖就打算讓軍隊搞一個輪換機制,輪流去幫助地方政府在人力不足的時候做點什么建設方面的工作。
不過這也就需要這兩個主戰兵團較為長期的留在嶺南之地,將來戰事若是發生,可能還要進一步南下。
“咱們的士兵在戰斗和戰斗意志的方面,我不擔憂,思想覺悟方面也絕對可靠,只是思鄉之情還是人之常情,長期不和家人相聚也很為難,所以我有一些想法。
一來咱們弄一個家屬隨軍探親的制度,讓遠離家鄉駐扎的士兵的妻子和兒女可以前往駐軍點陪同士兵居住一個月或者兩個月,費用由軍隊承擔。
二來,我們也可以把探親假制度稍微完善一下,距離家鄉越遠,則探親假時間越長,互相之間的輪換制度也需要進行一些計算,搞得更加順暢一些。
三來,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我想推行一下軍隊的輪換駐扎制度,一支軍隊在一個地方駐扎的時間久了,就換個地方駐扎,換到內地,換到距離他們家鄉比較近的地方,方便探親,你們覺得呢?”
蘇詠霖和張越景還有趙玉成初步闡述了一下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得到了兩人的贊同。
他們也認為長期讓士兵在距離家鄉遙遠的地方駐扎,會讓士兵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所以值得重視。
“第七兵團還好,主要人員的家鄉都是江西行省,且離開家鄉不久,思想情緒應該不是很濃烈,但是第一兵團的主要戰斗員家鄉都在中原,在山東河南一帶,確實離家時間久遠,若是有探親假的具體實施,還請主席從第一兵團開始。”
張越景希望為自己的部下謀取一些福利,蘇詠霖也認可這樣的建議,第一兵團的確勞苦功高,且多為光復軍老兵組成,家鄉距離嶺南確實很遙遠。
不過這個制度當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士兵的探親假,而是軍隊的輪換駐扎,不管是什么軍隊,固定在一個地方駐扎或者作戰久了,都會難以避免的和地方上的一些人或者團體產生聯系。
情感上的聯系也好,經濟上的聯系也罷,對于軍隊來說,都是很不利的。
駐扎越久,聯系越緊密,朝廷想要動他們就意味著要動更多人的利益,阻礙就越大,一旦有點什么不妙的,直接就是軍閥化。
到時候什么一千美元一個的咖啡杯、幾十萬美元一只的山羊什么的都能給折騰出來,那就大事不妙了。
所以在這個天下尚未平定的時刻,蘇詠霖就要提前把規矩設定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