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八十七 他們很絕望-《啟明1158》
第(1/3)頁
對蘇詠霖不滿意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絕望的意識到他們離不開蘇詠霖。
他們脫離不了蘇詠霖為大明國制定的一系列規劃,他們沒那個能力、或者說是神力在脫離蘇詠霖的前提下繼續維持大明國的發展。
他們所幻想的極限,就是讓蘇詠霖繼續做皇帝,而他們把控全部的行政權力,成為較為傳統的君臣關系,但是又是一種皇帝不能隨意拿捏他們的君臣關系。
然后他們只執行蘇詠霖政策當中他們所喜歡的部分,不執行蘇詠霖政策當中他們不喜歡的部分。
這種只存在于幻想當中的架空,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就算蘇詠霖搞大清洗,對他們大開殺戒毫不留情,甚至連三代四代子孫都不放過,但是他們還是不敢設想沒有蘇詠霖引領的大明國。
這種矛盾的感情是明國內部對蘇詠霖不滿意的人們的普遍心理。
盡管有著種種的不滿和矛盾,但是當蘇詠霖提出關于國家未來的一些行動的時候,他們還是不由自主的表達了認同。
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的承認,他們不如蘇詠霖,他們無法制定如此廣闊且長遠的國家發展目標,他們沒有那個威望和責任心能夠為整個國家的行動計劃背書。
于是在蘇詠霖的推動下,大明集中資源向流求大島運輸并且開建工業城市的行動正式進入日程表。
這候 *Om 章汜。蘇詠霖讓林景春領頭,專門建立了一個流求大島工作小組,由這個工作小組專門負責這件事情。
這也是蘇詠霖一直以來的辦事風格,朝廷部門是朝廷部門,朝廷各個部門都有本職工作,當需要跨部門合作的時候,就會由蘇詠霖任命一個領頭人,領導各個部門的專業人員全權負責這件事情。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跨部門協調時的資源浪費和時間浪費,同時避免各部門之間的推諉與扯皮。
林景春很愿意接受這份額外的差遣,很快就從財政部、工部、民政部等等各部門中選擇了自己需要的人,組成了流求大島工作小組,決定前往福建,然后渡海前往流求大島正式開始工作。
各類工作人員的選擇,則主要從朝廷系統和復興會系統當中選擇,至于各類生產人員,則主要從龐大的國營經濟系統當中選擇。
新的工業城市需要素質高、技能強的優秀工作人員和生產人員前往建設,作為全國的表率,也作為大明正式開拓建設流求大島的先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