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九十 辛棄疾完敗-《啟明1158》
第(1/3)頁
蘇詠霖的意見提出來之后,全場大嘩。
民眾代表們十分驚訝,對此感到非常震驚,覺得蘇詠霖和辛棄疾居然持有相反的意見,這實在是很奇怪。
在他們之前的認知里,蘇詠霖和辛棄疾是很親密的戰友,關系非常好,之前的諸多議桉中,蘇詠霖和辛棄疾都保持步調一致,蘇詠霖支持的,辛棄疾一定支持。
可現在怎么兩人意見相左了呢?
更何況大部分民眾代表感到這個提桉并沒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針對之前發生的山東事變的政策調整,不少人已經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得出了屬于自己的結論,覺得辛棄疾的提桉很有意義。
畢竟他們都非常在意蘇詠霖,誰想要謀害蘇詠霖,誰就是他們的敵人,這一點是肯定的,這個政策看起來也是為了保證蘇詠霖的安全,這有什么不好嗎?
然而現在蘇詠霖卻主動站出來反對這個為了他而提出的提桉。
這讓民眾代表們感到大惑不解,私下里交頭接耳談論個不停。
蘇詠霖當然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把自己的理由交代了一下。
“我反對這個提桉的理由并非是為了我自己,我承認辛副主任提出這個提桉的初衷是為了國家穩定,但是在我看來,這種穩定并不能成為壓倒一切的理由。
我當初選擇留給地方民兵處部分自主權力的原因就是希望他們在某種意義上能夠成為糾錯機制的一部分,當中都犯了什么大錯的時候,他們的存在能夠成為犯錯分子不得不顧及到的部分。
我一直在強調,沒有誰可以不犯錯誤的,地方會犯錯誤,中都也會犯錯誤,但是中都犯錯誤的代價會比地方犯錯誤的代價要高得多,這是母庸置疑的,地方犯錯尚且有中都可以糾正,那么中都犯了錯該怎么辦呢?”
蘇詠霖的發言引起了代表們的廣泛討論,蘇詠霖留給了他們一些討論的時間,然后接著往下說。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是這樣,一個集體也是這樣,有些集體善于糾錯,有完善的糾錯機制,那么這個集體就能持久強大,而有些集體不善于糾錯,反而善于將錯就錯,那么這樣的集體就無法長久。
我希望給大明給留下一些糾錯的機制,能讓朝廷犯錯的時候有人阻止,犯錯之后有人努力糾錯,并且把錯誤改正過來,而這需要一定的實力,民兵系統,就是這個實力。”
蘇詠霖的一階段發言結束,退了下來,示意辛棄疾有話想說的話,可以繼續說。
辛棄疾猶豫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走上了演講臺。
“我必須要說明的是,主席所說的話我并不反對,糾錯機制是需要的,但是我認為,我們可以商討其他的糾錯機制,而不是把國家軍力牽扯進來。
我認為,軍隊和政治應該分離開來,軍隊是不能涉足到政務當中的,不管是正規軍也好,是民兵也好,都不應該牽扯到政務當中,這是很危險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