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六百五十 平氏政權的最后一搏-《啟明1158》


    第(1/3)頁

    三萬人不是一個小數目。

    除卻世界大戰級別的戰爭,放在任何一個戰場上,三萬人都是足以影響局勢的大股兵力。

    但是面對如今的局面,這三萬人的兵力實在是稍顯單薄。

    平氏政權顯然不覺得這三萬人的兵力其實并不算什么,因為他們從未真正面對過明軍哪怕一次,也不曾真正了解到明軍正規軍的強悍。

    這是開戰以來他們的一個巨大劣勢。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他們的極限了。

    除卻必要的守備兵力不能動用之外,這二十天的時間顯然不足以讓平清盛獲得更多的機動兵力,而明軍的兵力究竟是多少,敗退回來的攝津國守軍并不能給他一個明確的答復。

    他開始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

    是派兵出擊,迎戰明軍。

    還是固守平安京周邊軍事要地,以防御姿態面對明軍,靜待各地援軍抵達。

    短暫的思考之后,平清盛決定派兵出擊,迎戰明軍。

    對于他的這個決定,很多部下都表示反對,他的兒子平重盛更是強烈反對,認為他太過于輕敵,面前的敵人顯然不是能夠輕視的。

    雖然兵力占優,但是或許需要付出很大的傷亡才能制止明軍的進攻,第一次可以成功,可萬一明軍補充兵力再來一次呢?

    屆時如果沒有援軍,平安京就危險了。

    所以保持防守姿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但是平清盛的解釋讓所有人都無法反對。

    “如果我們不能打敗這支明軍,或許,就不會有援兵來了。”

    平重盛很快就明白平清盛的意思了。

    大家都是趨利避害的。

    面對如此強勢的敵人,如果沒有勝利的激勵,就等于是來送死,那么又會有多少平氏家臣和地方守備真的有那么的忠心耿耿,爭著搶著前來保衛平氏呢?

    明軍攻破攝津國防線的消息應該已經傳出去了,周邊地區早晚都會知道,那么他們會選擇冒著巨大風險來平安京支援,還是選擇觀望局勢再做判斷呢?

    沒有人比平清盛更清楚平氏政權的根基淺薄,作為日本史上第一個準武家政權,沒有任何先例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能維系到現在,全靠平清盛個人的能力和魄力。

    此時還不是幕府時代,天皇還沒有徹底淪為傀儡,為了奪回至高無上的權力,天皇和退位法皇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顛覆平清盛集團,恢復自己的力量和地位。

    正是在如此緊張的局勢下,平清盛才會在這些年里利用南宋和高麗逃人來鞏固平氏政權的根基,并且向他們咨詢如何在天皇在上的情況下建立一套穩固的權臣體制。

    南宋逃人們顯然是建議平清盛效法曹丕、司馬炎等著名篡逆之人,選擇登頂天下至尊之位,但是他們顯然還不曾意識到國情不同,狀況也全然不同。

    盡管平清盛采納了部分建議,開始設計一套屬于他的體制,但是目前來看,這個進度顯然還沒有走到理想的位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