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他人也怒斥道:我們是來表演雜技的嗎?皇帝給了咱們最精銳的部隊,不就是用來和北魏軍較量的嘛!哪有還沒見到對手,自己就先開溜的呢? 大家七嘴八舌吵了起來,這個時候蕭宏哪里還敢廢話,只好硬著頭皮打算堅持下去。但是接下來蕭宏的騷操作,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既然不能退軍,那堅守總可以吧?這就是蕭宏的計策,他再也沒讓自己的軍隊往前走一步,所有人都呆住了:咱們是來北伐的,還是來看戲的? 就連北魏那邊都被蕭宏給搞懵圈了:這貨想干嘛?難道有什么陰謀詭計? 北魏名將楊大眼倒是一眼就看出了事情的端倪:這小子肯定是怕了咱們了,不信咱們就賭一個面包機,只要咱們再往前走一步,這貨必然要跑路。 沒多久,南梁駐軍地洛口突降暴雨,恰逢又得到戰報,北魏軍向前挺進了!蕭宏嚇得連褲子都沒穿,撒丫子就帶著幾個人跑路了。 數十萬大軍在手,蕭宏居然自己就這么跑路了!三軍在混亂中壓根就找不到主帥發號施令,結果更是亂作一團。 北魏那邊只看了一眼便明白了一切,隨即派兵猛攻南梁軍大營。這下完犢子了,大家丟盔棄甲,亂作一團,被斬殺的南梁士兵多達5萬人左右,其他人也都作鳥獸散了。 洛口還沒開打就因為蕭宏而慘敗,梁城那邊就更有出息了,得知洛口兵敗,果斷放棄梁城,北魏軍趁機拿下了馬頭城,順便將城中的儲備糧全都給弄走了。 臨川王宏以帝弟將兵,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軍次洛口,前軍克梁城,諸將欲乘勝深入,宏性懦怯,部分乖方。魏詔邢巒引兵渡淮,與中山王英合攻梁城。宏聞之,懼,召諸將議旋師。呂僧珍曰:“知難而退,不亦善乎!”宏曰:“我亦以為然。”---《資治通鑒》 可以說,因為蕭宏一個人的膽怯,導致了南梁數十萬大軍的潰散,這家伙應該被腰斬才對。但活菩薩梁武帝不僅沒處罰蕭宏,反而加封他為驃騎大將軍、太尉公。 鐘離之戰拉開序幕。 南梁的北伐,一一眨眼功夫,居然變成了北魏的南征,世事難料啊。梁武帝也感嘆北魏戰斗力強悍,為了保住江淮地區,梁武帝立刻讓昌義之鎮守鐘離城。守住鐘離城,才能守住江淮,繼而才能防止北魏大軍飲馬長江。 可是北魏元英部和楊大眼部合兵一處后,足有十多萬人,而鐘離城的守軍,不過只有3000多人,實力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北魏方面可沒打算跟南梁客氣一下,居然還派遣了鎮東將軍蕭寶夤前來助陣。 好家伙,你這是嫌鐘離城的守軍太多了嗎?他們仨的分工倒還十分明確,由元英負責猛攻鐘離城,楊大眼負責后勤供應,至于剛來的蕭寶夤則負責疏通道路。 就算昌義之再能打,也很難抵擋這種攻勢吧?他在前線勉強維持著鐘離城的局面,梁武帝蕭衍也意識到了鐘離城的麻煩,所以派遣曹景宗帶著20萬大軍前去援救鐘離城。而駐守合肥的名將韋睿也得到了消息,火速帶兵前來支援鐘離城。 這里不得不提馮道根這個人,他可真是個人才啊,在他的規劃下,居然一夜之間就在北魏軍營不足200米的地方,建立起了一座營壘,規模相當宏大。 第二天元英他們起床刷牙,差點沒嚇死,還以為看到了海市蜃樓。正是由于南梁如此強大的基建能力,使得北魏軍心此時已經大為撼動。 沒多久曹景宗前來的消息也傳到了鐘離城中,本已經快放棄的南梁守軍再次士氣大振,有了和北魏決戰的信心。雙方的實力差距逐漸在縮小,甚至發生了反轉。 楊大眼和韋睿交鋒,還是差了點火候。 楊大眼是北魏名將,在軍中堪稱單挑王,誰也不是他的對手。尤其是他所帶領的1萬多騎兵,是北魏精銳中的精銳,基本勢不可擋。 但是他遇到的對手是韋睿。當時韋睿接到援救鐘離城的消息以后,馬不停蹄地往前趕。手下人都被嚇傻了:老大,對面可是數十萬北魏大軍,咱們要不慢點兒走? 韋睿怒斥道:鐘離城里的守軍已經快吃老鼠度日了,你們還想慢點兒?再說了北魏那幫人孤軍深入,陷入我們的包圍圈,這個時候不把他們摁在地上打一頓,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韋睿剛來就遇上了楊大眼,他立刻把戰車連成一片,楊大眼的騎兵隨即蜂擁而至,將韋睿的戰車陣給包圍了起來,大戰一觸即發。 楊大眼瞪著他的大眼睛嘿嘿一笑:韋睿小兒,今天我就要把你的這些戰車,弄回去開個租車鋪子!讓我北魏臣民過上自駕游的好日子! 韋睿這邊什么囂張話都沒說,可謂是人狠話不多,直接讓士兵們從兜里掏出了2000多把強弩。這玩意兒堪稱古代機關槍,誰能想到韋睿還帶了這么猛的武器。 只看見戰場上到處都是鮮血,楊大眼的1萬多騎兵,傷亡慘重,就連楊大眼本人的肩膀都被射了一箭,倉皇逃竄而走。 得知楊大眼敗了,元英打算給這位老兄報仇,隨即殺來。結果雙方殺了幾場以后,元英連連搖頭:打不過啊打不過,咱們是怎么惹上這么個猛男的? 天助南梁,淮水暴漲扭轉了戰局。 韋睿雖然猛,可他手里的兵馬畢竟有限,無法影響整場戰爭的勝負。梁武帝立刻遠程遙控,讓曹景宗造了一批戰船,準備火攻北魏軍。隨后又下令攻打北魏作為交通要塞的兩座橋。韋睿負責南橋,曹景宗負責北橋。 本來大家都僵持著,可偏偏淮水暴漲,導致戰船水漲船高。本來戰船造得就夠高的了,這回高度直接超過了北魏的那兩座橋。 為此韋睿果斷帶兵坐船進入邵陽洲,將這里的北魏全軍擊潰。此時南梁軍居高臨下,所以又以火攻的方式,用點燃的小船燒垮了北魏的兩座橋。 這波算是虧大發了,元英和楊大眼二話不說,燒掉自己的營壘就跑路了,其他北魏軍亂作一團,被斬殺十多萬人,落水而亡的也有十多萬,被俘虜的居然還高達5萬多人,丟下的物資那就更加不計其數了,幾乎可以堆成一座山。就問你慘不慘。 英見橋絕,脫身棄城走,大眼亦燒營去,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馀萬,斬首亦如之。睿遣報昌義之,義之悲喜,不暇答語,但叫曰:“更生!更生!”諸軍逐北至濊水上,英單騎入梁城,緣淮百馀里,尸相枕藉,生擒五萬人,收其資糧、器械山積,牛馬驢騾不可勝計。---《資治通鑒》 誰也想不到,關鍵時刻,老天爺幫了南梁一把。過去都說北魏的鮮卑軍隊戰斗力強悍,而南朝的人連騎馬都是個難題,這一戰過后,天下所有人都扭轉了這種想法。 鐘離之戰,是南北朝歷史的轉折點。 過去北魏兵強馬壯,一言不合就飲馬長江,嚇得南朝整日里瑟瑟發抖。尤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抵擋住了劉義隆兩次北伐,最后飲馬長江,差點滅了南朝。 時間到了梁武帝登基初期,南朝的內亂尚未完全平息,梁武帝本打算利用北伐,轉移內部矛盾,結果卻迎來了北魏的南征。 機緣巧合之下,淮水暴漲,使得南梁大獲全勝,北魏死傷加上俘虜多達35萬人之多,北方馬匹也死傷殆盡。這導致北魏再也無力組織起一場規模浩大的南征。 梁武帝蕭衍,自此也坐穩了江山,“武皇帝”這個謚號,自然也是實至名歸了。此后北魏開始走下坡路。宣武帝元恪英年早逝,北魏內亂頻發。尤其是不久之后的六鎮起義,直接為北魏敲響了喪鐘。不得不說,都要從鐘離之戰中尋找因果關系。 35萬大軍一夕之間蕩然無存,幾乎導致北魏家家戴孝的悲慘局面。你說北魏朝廷能夠向天下人交代嗎? 梁武帝穩坐江山48年,也得益于鐘離之戰。 鐘離之戰過后,南朝總算是硬氣了一回。除了當年劉宋的宋武帝劉裕北伐聲勢浩大以外,南朝還沒有經歷過如此巨大的勝利。 為此梁武帝的個人魅力直線上升,他一口氣就做了48年的皇帝。這在整個南北朝,都是絕無僅有的。基本上南梁的壽命都被梁武帝給消耗光了。 不得不說,真正奠定梁武帝有如此魅力的戰爭,就是鐘離之戰。就算后期梁武帝多次出家為僧,多次縱容宗室,大家依舊還是對梁武帝充滿了信心。認為只要有梁武帝帶領著他們,南朝絕對不會敗亡。誰知道,梁武帝后來碰上了宇宙大將侯景呢! 李世民是天才的軍事家,他品評軍事方面的將帥,自然是要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合理。畢竟他有這個資本和資格。 但是他在評價曹操的軍事能力時,是這么說的: 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李世民認為,曹操的軍事才能,比一般帶兵打仗的將領要強一些,但是作為集團總司令來說,水平還是差了點。 這句話被傳揚出來以后,曹操的粉絲們立刻就不答應了,一個個拍案而起,鬼哭狼嚎,想要為曹操平反,認為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有失公允。 此前我們說了,李世民評價軍事人才,那是有足夠資本的,畢竟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親手打下來的,而東突厥也是李世民親自揍扁的。 可是曹操也是三國梟雄,他帶兵打仗多年,將一盤散沙的北方統一在了一起,也是個很厲害的人。那么李世民為何要這么評價曹操呢? 曹操親力親為較多,一言不合就親自出馬。 這是曹操的習慣,我們可以簡單看看曹操人生中的大事件: 第一,公元192年到195年,曹操親自出馬,平定兗州,得到了大本營。 第二,公元199年,曹操親自帶兵與劉備合作,滅了呂布,拿下了徐州。 第三,公元200年,曹操親自領兵與袁紹打了一場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權。 第四,公元205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袁譚,拿下冀州、青州。 第五,公元206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高干,拿下了并州。 第六,公元208年,曹操親自帶兵南下,打響赤壁之戰,結果敗北而歸。 第七,公元211年,曹操親自領兵擊敗馬超、韓遂聯軍,平定涼州。 第八,公元215年,曹操親自帶兵進入漢中,感嘆這里的路真難走啊!順手招降了張魯。 第九,公元219年,漢中之戰打響,曹操親自帶兵支援漢中的夏侯淵,可惜晚了一步。 第十,公元219年下半年,襄樊之戰打響,曹操派了一堆援軍到荊州后還不放心,非要自己親自出馬。 要知道,襄樊之戰時的曹操,已經65歲了。等到第二年他從前線回到洛陽后,就給病死了。可他偏偏還是要親自去支援前線,為啥?這就是曹操帶兵的弊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