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幾年有場兵禍,安縣囊括其中,嵬山村也受到一些波及,嵬山的山神廟被毀了一半,后來大略修繕了下。 毀損的山神廟破敗的快,十幾年下來,山神廟破的不成樣子了,里面的山神塑像都掉了大半的彩漆,早有人提議重建,但一是差是錢上,二是差在重建的地址上。 山神爺顯靈的事傳開來后,再有人提議重建山神廟,得到了各村村民的響應(yīng),各家多少都捐了錢出來。 嵬山村離山神廟最近,焦里正成了重建山神廟的主要牽頭人。 焦齊忠圍著院子里的新建的亭子圍了一圈,滿意地背著手,嘴里說著“不錯”“不錯”。 他心里這下落實了。 羅根山的木匠手藝好是好,但羅根山只在二三十年前參與建造過縣里的城隍廟,也給一些大戶人家建過木亭子,近些年來,多是打制一些家具、用具,沒再打制過大物件,讓他不是很落實。 “羅老哥的手藝不減當(dāng)年啊。”焦齊忠贊了聲。 亭子是個四角亭,不大,只有五步闊,但卻給人以大氣渾厚感。 基柱堅實,斗拱重疊復(fù)雜,焦齊忠這個外行都能看出其中有深厚的功力在內(nèi)。 亭子上刻畫有各式圖案,漆色繽紛明快,不比城隍廟里的雕畫差。 “焦里正可是少贊了一個人。”羅根山笑的胡子跟著翹起,“這個亭子啊,有我徒弟柔娃子一半的功勞。” 他對妉華這個徒弟不能再滿意了,學(xué)什么東西都快,沒一個月就能獨自打制物件了,柜子上的雕花比他雕的還精細(xì),他找不出一點毛病。 他得到妉華給的圖樣后,禁不住手癢,便建了這個四角亭當(dāng)做練手之作,用上了圖樣的構(gòu)造。 見妉華學(xué)的快,便讓她參與進(jìn)來,這個亭子是他們師徒兩人建造的。 焦齊忠很意外。他知道花月柔在跟著羅根山和花秋娘在學(xué)手藝,可這才學(xué)了幾個月?還是兩種手藝一起學(xué)? 一個村子住了大幾十年,他深知羅根山從不會在他的木匠手藝上打誑語,那這事就是真的了。 “恭喜羅老哥了,名師出高徒。” 羅根山謙虛了下,“哪里哪里,都是柔娃子有天賦。” 焦齊忠再提正事,“那羅老哥是應(yīng)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