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殷長生眼角一跳,這些玩意怎么有點眼熟,仔細打量了一下自己那心靈織網(wǎng)里頭的各種報告成果,好像也是這種格式的。 好家伙,他這算是遇見了一群畫風相同的人了? 隨意翻開一篇來看,不得不說,這里頭寫的那叫一個專業(yè),特別是那一篇《元力本質(zhì)是流通》的文章,內(nèi)里說明了元力的本質(zhì)和各種元力的運用,讓殷長生能夠繼續(xù)完善自己。 “能成,正常的元力者如果按照這一篇文章的辦法去運用,能夠使得元力的流轉(zhuǎn)更加通暢?!? “特別是對聯(lián)邦元力星辰學院的那一般人,有了這技巧,元力技的威力、速度估計要快上不少。” 像這種的技巧類型文章,殷長生一般都是看了一眼就略過了,而后看的就是諸如《高能材料冶煉》、《塔拉族能量生態(tài)解刨研究》等等一系列文章。 這元力宇宙很大,除了人類和各種各樣的星獸之外,自然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種族了,有強有弱。 強大的能夠跟人類對抗,弱小的基本上就跟原始人沒有多少區(qū)別。 人類也不能說在元力宇宙里打遍天下無敵手,還是有不少敵人的存在,只是人類的進步有點可怕,也是打了一場星際戰(zhàn)爭,這才奠定了如今的地位。 殷長生硬是一晚上沒睡覺,靠著不斷的共鳴元力使得楊正的身體保持了最高的活躍條件,就目前而言,只要殷長生用的得體,這楊正這一層殼子完全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和殷長生一起齊頭并進。 “再過一段時間,可以把楊正的這一層殼子和靈王融合成一體,屆時實力會上漲的更多。”殷長生思索了一下,覺得這是一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想法。 之前可能沒什么辦法,但在看了《元力與人體構(gòu)造解析》、《元力的深度解析》等等一系列內(nèi)網(wǎng)文章之后,殷長生覺得還是沒問題的。 他之所以學的那么快,當然因為眾生神通里的心靈織網(wǎng),心靈織網(wǎng)猶如無數(shù)思維構(gòu)造而成的高維計算機,配合殷長生的化身等等能夠讓殷長生更快的學習吃透這些知識。 當然,只是輔助,并沒有他喊一句深藍加點或者是芯片推演就能夠自己完成所有事情,就能讓他腦子活絡(luò)那么億點點而已。 “楊正同學,今日的課程即將開始?!眻A滾滾的智能機器人提醒了一句。 殷長生這才從內(nèi)網(wǎng)里反應(yīng)過來,當即退出了這知網(wǎng),將課程里頭的所有都勾出選,而后縮小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排列投屏到了別墅的墻上。 他大致的數(shù)了一下,包括新生基礎(chǔ)課程在內(nèi),一共是九百七十二科的課程。 殷長生能夠看見對面,對面自然也能夠看見殷長生了。 隨手將智能終端的筆記功能拉出出來,以元力進行輔助,筆記當然是要做的了,哪怕是給這些授課老師看。 于是乎,殷長生的背后浮現(xiàn)了九百七十二個筆記框。 啥?一心九百七十二用有點不大可能。 別鬧,他化身都不止這個數(shù)呢。 大部分授課老師都看見了殷長生這詭異的情況,不過也沒有去說,而是正經(jīng)的開始授課。 然后,在一群老師震驚臥槽的眼神里,殷長生背后的九百七十二個筆記框開始咔咔咔的浮現(xiàn)出文字,很顯然這是遇見了個天才。 天才在聯(lián)邦元力研究學院里并不少見,能進來的基本上都是天才。 要知道一件事,每年起源星參加高考的人數(shù)有近百萬,但聯(lián)邦元力研究學院基本上就只招收一百多人。 這足以說明了這里頭的含金量,因此,這整個聯(lián)邦元力研究學院的人數(shù)其實并不多,特別是和一顆星球作為校區(qū)相比,地廣人稀已經(jīng)無法形容了,所以才能這么豪氣的每人分塊地作為宿舍。 沒錯,殷長生以為宿舍是別墅,但其實方圓近百里都是他的宿舍范圍之內(nèi)。 中午時分,一個個授課老師也是講完了今天早上的課程,這中間是真的不帶歇息的,完全就是一只巴拉巴拉的講下去。 殷長生背后的筆記框每一個都記錄的滿滿當當?shù)摹? “一個早上,收獲滿滿啊,不過有點不方便,我一次性聽這么多課,不好提問哪?!币箝L生又不是什么都知道,有問題是很正常的。 “等共鳴個玩意來幫我。” 殷長生也不大好意思用化身,畢竟這玩意不好解釋。 你這邊叫個金剛賽亞人,那邊叫個宇宙帝王超夢,隔壁再放一個史萊姆觸手怪,不合適。 聯(lián)邦元力研究學院里也有元力課程,甚至連元力技也有,不過大部分都是用來輔助的。 比如說聯(lián)邦元力遠征學院,新生一般都會被送一臺機甲作為共鳴物件,如果不喜歡機甲的還有高斯手槍、高周波震動刀等等,不過一般都會選擇機甲就是了,以此來作為讓自身的元力更偏向于機械,使其和機械更加契合,為日后的戰(zhàn)艦做打算。 而聯(lián)邦元力星辰學院就分成兩條路了,要么是共鳴武器、裝備等等,要么就是共鳴肉身、精神,當然,也可以兩個一同共鳴就是了,只是資源方面開銷會更大。 與這兩個純粹就是為了戰(zhàn)爭而生的學院不同,聯(lián)邦元力研究學院的共鳴就比較文雅一點了。 一般來說要么是共鳴腦子和精神來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要么是共鳴一臺計算機作為輔助,兩者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前者能夠使得自己反應(yīng)更快、精神更加旺盛,也能獲得更好的靈感。 后者的話則是比較方便,不要以為共鳴了計算機就真的只是一臺電腦,這計算機里頭一般會配備人工智能,以此完全可以拓展開各種生產(chǎn)線、實驗基地等等衍生情況,不過這種情況一般都得兼修編程、網(wǎng)絡(luò)等課程才能夠給自身共鳴的計算機更新迭代使其運算能力提升。 當然了,還有我全都要的類型,這一類應(yīng)該是最多的,沒有那么極端。 殷長生就不一樣了,他覺得吧,還是用元力共鳴一臺計算機就可以了,全都要有點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