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對倭之戰(下)-《三國大教皇》
第(1/3)頁
? >
在過去的成上千年里,倭國的平民們始終深陷在貧窮之中,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財富更沒有人權,他們深受權貴剝削欺壓和蹂躪。棉花糖
尤其這幾年,隨著王朝覆滅,列國時代征戰不休的時局更讓倭人們雪上加霜。他們本就是國內最貧苦的人群,頻繁不絕的混戰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困苦。戰爭中,作為國內人口最多的族群,他們不但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在諸侯混戰時沖殺在前。
他們恨透了奴隸主和地主,恨透盤剝和壓迫他們的倭國政權。
所以,雖然帝**乃是以侵略者的身份降臨了他們的故土,但是在帝**鏟除了倭國的權貴,將權貴的財富的和地產分給貧民,并且解除他們奴籍之后,倭人們無不將帝國大軍視為解放自己的天兵點將,對帝國大軍感恩戴德。
于是乎,無需帝國宣傳,也無需號召,倭國的姓們自發四處奔走,將帝國為解放倭人付出的努力和事業做出的善事宣揚了出去,還有倭人投到帝**中懇求為帝**賣命,更有身處未被帝國占領區域的倭人自發組織起來,在倭國各地發動武裝暴動,反抗地方諸侯的暴政,迎接帝**的到來。
一時間,倭國九州島深陷在土地革命的浪濤之中。
帝**借機四下攻伐,位于九州島的川肖盧等五諸侯先后覆滅。
將整個九州島掌控在手里之后,帝**并沒有急著殺進倭國本土,而是采用穩扎穩打的策略。
圣元二十七年六月,首批五名帝國官員神仆及五十名帝國大外語系倭語專業的畢業生渡過大海,抵達九州島,依據帝國朝廷新近制定的行政劃分,在各自轄區相繼上任。
如果說,帝國的軍隊給倭國的姓帶來了財富和自由的話,那么帝國的官員和神職人員則給倭國送上了明和信仰。
他們不但為倭國的姓們帶來了優惠的政策,為了方便管理,他還依據華人的家姓,給倭人起了名字。
別小看這再平凡不過的名與字,在過去的時候倭國內只有權貴才有資格擁有姓名,窮人是沒有資格染指的,只能隨便起個代號方便稱呼。所以在倭人的眼里,姓名是身份的象征,人權的代表。帝國官員賜予他們姓名,就是賜予他們與權貴同樣的人權,是對他們的尊重。(無彈窗廣告)
對此,他們感恩戴德。
教會的神官們抵達九州島以后,一座座草廬搭建的簡易教堂如同雨后春筍一般林立起來。教堂筑成,他們開始手把手教授倭人更為先進的耕作技巧,并為他們帶來了更為高產的水稻種糧,以及可供低價租賃的高級耕作灌溉器具。他們還為當地姓奉上了《圣母經》,并以《圣母經》教材教授當地的孩識字經。
吃著自家土地種出來的糧食,用富人的錢添置衣服,讀中原人的書,寫中原人的字,這若放在過去,倭國的姓連想都不敢想,而現在,卻在帝國的幫助下成為了現實。讓深受苦難煎熬的倭人們,一以為是在做夢。
但是現實卻告訴他們,身邊的變化都是真的,而且會在神圣華夏帝國的帶領下,越來越好。
就在九州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北方列島上的倭人們相繼聽說了帝國在九州島上做出的壯舉。
北方處于貧困階層倭人們為之興奮起來,盼望著帝國大軍早一日打到北方,也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