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靜年第四十一章-《似水年華靜靜過》


    第(3/3)頁

    那位阿姨和婆婆年紀差不多,瘦削的臉頰,深深的皺紋,遮不住她精致的五官。她在一個小區里看電梯,家是河北高碑店一個農村的。她有一兒一女,都已成家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老公便因病去世了。她為了孩子們不再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兒子到了結婚的年齡,她借了親戚一些錢,加上自己的積蓄,給兒子蓋了新房。嫁了女兒娶了媳婦后,為了還蓋房子時借的錢,她一個人到北京打工,因為兒媳不愿嫁來就還婆家的帳。雅認識那位阿姨時,阿姨已還清了房款,并且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把遺體捐獻給醫院做解剖用。阿姨精神狀態尚可,穿著得體的裙子,燙著短發頭。雅很敬佩她,她說:“這沒什么的,靠著自己的雙手,只要勤干,日子總會好起來的。”她已習慣了打工的生活,她說:“在外有一點不好,就是老思念孩子們。”

    雅開店時,遇到一位女顧客。那時是春節,她說她辭了在山東工廠的工作,準備回來找事做,因為兒子到了要找媳婦結婚的年齡了。她每年春節回來一次,已在山東一家工廠干保潔十年了。打了十年工,她給兒子翻新了農村的房子,又在城市給兒子買了套商品房。她說工廠管吃管住,她掙的錢都存起來蓋房買房了。雅問她:“你咋不讓你老公出去打工呢?”她說:“他出去不行,他不愛和人說話,脾氣又倔。他在家顧著生活就行了。”她說她出去那一年,兒子剛上中專,看到鄰居們一個個蓋新房買新房,她心里發急,怕兒子沒新房以后娶不到媳婦,畢竟現在的女孩子們,找對象不僅要農村有房,而且城市也要有房。

    雅很敬佩遇到的這兩位阿姨,覺得她們是女強人。當雅對婆婆說起這兩位女強人時,婆婆輕蔑地一笑說:“你咋不學學呢?”雅頓時無語。當家里來客人時,雅常聽到婆婆說:“我屋里當家的若是跟別人一樣知道干,我屋里也不會這個情形。”婆婆始終認為家窮與她無關,是她家男人不如別人家男人。

    家里有人會干裝修或者會干工地上的活,家里大都不會太差。君不見,現在到處拆遷,有人騎著三輪車日日工地上撿廢磚,竟也蓋起了幾層樓房,而有人卻要傾一生之力才能蓋座房子。雅曾在網上看到一位老人,年輕時多在工地干活,年老時回村,靠一己之力為老婆蓋了棟小別墅。這就是會工地活的人的威力,起碼省了好多工錢啊!農村蓋房子,不僅要付工錢,還要管師傅三餐生活,且不能如平常的飯食。老公家蓋房子時,雅每餐都要做出滿滿一桌子葷素搭配的菜,且要有成打的啤酒佐餐。

    那時貼房子外墻瓷磚時,雅用剩的瓷磚混合著水泥,把灶臺面鋪了一層,親戚來了還夸好看。誰知婆婆沒幾天便全部敲下來了,她竟然看不慣,說花花綠綠像什么樣子。墻面瓷磚用的黃色,窗戶周圍用的是綠色瓷磚,所以灶臺上面是黃綠相間,這怎么也比黝黑的灶臺好看呀,也許審美也有心理習慣吧。

    老公后來買了一套組合沙發,他原本想著新房要配新家具。待他們春節回去,看到沙發茶幾被散放在各個房間,客廳依舊是舊的方桌和椅子。也許在公公婆婆的意識中,這才是農村應有的家居和擺設。唉,隨他們去吧,雅無奈地嘆口氣,即便蓋了房,公公婆婆依舊是房子的真正主人。

    想想自己結婚時的寒磣相,雅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從一開始就不太受尊重,自己一心為婆家省錢,卻并沒見省什么錢,公公婆婆在她面前說話反而更不客氣了。這也是自己造成的,自己什么也不要,公公婆婆就覺得她是比較傻的人,也樂得委屈她。

    結婚時婆婆果真什么也沒買,雅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她那時總覺得鄉下辛苦,婆婆不容易。現在想起那時,雅覺得當年的自己幼稚單純的可憐。婆婆當年若沒有新房新家具是絕對不會嫁來的,當年她嫁的可是全村條件最好的人家。當她兒子結婚時卻是破房爛瓦舊家俱,她兒子娶的還是城市姑娘,她就這樣委屈自己的兒子兒媳而毫無愧意。雅想到自己的兒子,兒子長大了要娶媳婦時,她絕對不會委屈了兒子兒媳,否則到老了行動不便時,她會不好意思讓兒子兒媳服侍的。

    可公公婆婆不但毫無愧意,反而覺得虧得慌。婆婆常當著雅的面說誰誰家兒子兒媳給父母買了什么什么,雅不做聲,心想:自己滿月回來多吃幾頓飯,他們就容忍不了鬧著分家,分家時一分錢也舍不得分給他們……

    老公到廣州打工,第1年春節回來給公公還了1萬塊錢貸款,那1萬塊錢貸款不知公公是因為什么貸的,每年1000元利息,付的利息已經超出了本金,可還沒把本金還上。老公回來把一萬元錢還了,才結束了年年白付一千元利息的歷史。

    公公婆婆總是說:“要兒子是名氣,要女兒是福氣。”他們總覺得女兒好,總當著雅的面說女兒這好那好。在那個地方,人們的觀念是:女兒嫁人了就是親戚,給父母養老送終是兒子的事。雅的婆婆曾對雅說:“要兒子養老,是因為房產給了兒子。”雅情愿不要那破房爛瓦。要知道,公公婆婆都一樣把老公和小姑子養到16歲,然后他們就自己出去打工養自己了。

    雅的婆婆闌尾炎做手術住院,是小姑子照料的,醫藥費也是小姑子墊付的,老公回來后把醫藥費還給了小姑子。公公婆婆借女兒五佰元錢,要還女兒五佰元錢,可是向兒子要五仟一萬,卻是白要的。分家時一分錢也舍不得分給兒子兒媳,要錢時卻毫無愧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