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砰砰砰。 三聲炮響。 松江府上海縣,上海市舶司碼頭上。 早早的就已經清空場地,靜靜地聚集著一批來自于江蘇省三司、松江府、上海縣,以及海務總督衙門、上海市舶司等衙門的官員。 隨著當年上海市舶司的設立。 加之有長江河運的輔助,上海縣乃至于整個松江府,都借著海外貿易迎來了一場持續至今的經濟增長。 數不盡的手工業工坊在松江府落地。 沿著長江,各府縣也如必然注定的一般,迎來了一波生產方式的轉變和升級。 此時時辰尚早。 天色才剛剛放亮。 離著上海市舶司碼頭不遠處的商業區。 這些年已經建設成了一個小型的集鎮。 幾名穿著曳撒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坐在離著碼頭最近的一處攤位上。 攤位主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婦人,穿著靛藍色的花緞衣裳,頭發也用同樣顏色的布段包裹著。 一名十一二歲的男孩正和小一些的妹妹,縮在攤位后面,兄妹兩人用著同一張凳子,放著兩本書籍。 翻動間隱約能分辨出是數學書和語文書。 還在顯眼的位置表明了昌平學院出版幾個字。 鐵皮包裹著泥土做成的煤爐里,蜂窩煤燒的正紅,做工有些粗糙的排煙筒豎起,盡力將煤煙拍向高空。 很快。 一碗用雞湯熬制出來的肉絲米面,就被婦人端上了桌。 然后就是剩下點的幾碗面。 最后才是一碟子炸的黃燦燦的肉餡米餃,以及幾塊糍粑。 幾名年輕人中的一人,當即眉頭一挑。 “店家是廬州府人?” 那婦人臉上露出淳樸的笑容:“回客人的話,是廬州府來的。” 年輕人點了點頭,默默低頭吃下一只米餃,然后才開始吃肉絲米面。 倒是另一位雖然同樣穿著曳撒,但腰上卻配著刀的年輕人開口詢問道:“店家是一個人來松江府做這早食買賣的?還是與家里男人一同過來的?” “是與男人一起來的。” 婦人臉上有些汗水,用那塊洗的發白抽絲的麻布擦著臉,露出有些泛黃的牙齒,可動作間看向兩個孩子時,臉上滿是喜悅和期待。 佩刀年輕人嗯了聲,臉上也露出笑容:“想來你家男人是在碼頭上做長工的,兩個孩子也是在碼頭學校讀書?” 婦人重重的點著頭,手上動作一點不落下,收拾著攤位:“嗯呢!朝廷和官府的好心,我家男人也能在碼頭上簽那甚長工契約,每個月都有足足一兩銀子呢!兩個孩子在碼頭學校讀書都不要錢!” 說著話,婦人竟然開始雙手合十,朝著北邊禮拜著。 佩刀年輕人不再言語,開始吃起早食。 而最先詢問婦人籍貫的那位年輕人,則已經吸溜吸溜著吃完了一碗肉絲米面,而后動作輕柔細膩的擦拭手口。 “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建設帶來的社會福利提高,這一科研題,最近幾天就可以敲定做出總結了。” “等這次回京后,便能將總結上奏給內閣國政研究室,呈于皇上及閣老們審閱。” 另一名沒穿曳撒,而是穿著一件儒服的年輕人卻是搖了搖頭。 “總結提案還是再等等呈送上去為好。” “我還有幾處地方沒弄明白,覺得還能再調研的透徹一些。” 佩刀年輕人則是一邊吃著面,一邊悄悄抬頭看向兩人,撇了撇嘴,小聲道:“你們倆兄弟又開始了……有功夫,倒不如替我斧正一下海軍建設方案提要。” 穿著曳撒的年輕人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看向佩刀年輕人:“海軍日后的建設方向不是早就確定了?要走向深海,走向遠洋?按著這個思路,造船廠早幾年不是已經在打造鐵甲船了?” 佩刀年輕人沒有開口。 倒是穿著儒服的年輕人抬頭白了一眼:“鐵甲船是路子,但海軍內部這幾年有不同的聲音,對于是遠洋航行還是長臂管轄有些分歧。若只是遠航的話,當下的鐵甲船就已經足夠了。但若是要長臂管轄,就得要再研發新的輔佐戰船,用于裝載彈藥、人員、物資。最后還要在這個命題上,討論是否要組建外海衛所的問題。” 說完后,儒服年輕人又不忘沖著兄長白了一眼。 此間最是年長的曳撒年輕人當即瞪了弟弟一眼。 不等他開口訓話。 遠處碼頭上已經傳來了招呼聲。 “無憂!” “無患!” “還有勛哥兒!” 聲音傳來的同時。 三個年輕人就看到一位披甲戴胄,腰佩寶刀的中年男子,龍行虎步的走了過來。 三人趕忙起身。 以嚴無憂為首,躬身作揖。 “二叔。” “爹……” “姑父叔。” 如今已經年近四旬的嚴鵠,臉上早就蓄滿胡須,虎目威嚴,看向三個年輕人,面上卻是難得有了幾分笑意。 “還吃?” “這一路沒吃夠?” “陛下的龍船就要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