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破產-《帝國霸主》
第(3/3)頁
企業為軍隊生產武器,全憑愛國精神還有對軍隊的信任,不需要資金采購!
而軍隊想辦法用特權還有別的什么辦法,償還欠下的這些企業的人情債。
這套經濟模式混亂無比,甚至還不合法。可是在當時,凡爾賽和約的壓制之下,那些夢想著德國會再一次強大起來的愛國人士們,卻相信這是拯救自己祖國的行為。
于是,這些愛國人士們依靠這種見不得光的交易,幫自己的國家蘊藏了無數潛力。
等到希特勒和他的爪牙們上臺之后,激發出了這些潛力,讓德國看起來一夜之間強大起來。
實際上,那些為德國積累下一切的人,西克特、斯特萊斯曼之類的人,在這個時候都已經離開了歷史舞臺。
沙赫特幫德國開了一個借雞下蛋空手套白狼的好頭,卻忘了給這個經濟模式畫上一個結尾。
第三帝國的經濟就在借貸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李樂也對這樣方便的模式樂此不疲。
他沒有能力糾正這種已經畸形的經濟,卻用自己發現的利比亞油田再一次玩起了這樣的經濟模式。
利用油田消息帶來的利好情緒,李樂到處許諾,滿足了他的海陸空三軍繼續擴張的欲望。
不過顯然,用一個油田的利好消息來為整個國家的擴張買單,是一件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想來也是,現在德國鋪開的攤子,可不是一個小小的油田能夠支撐的。
更何況,這個油田現在還開采不出海量的石油來,只能算是一個償還利息的小籌碼罷了。
所以,目前李樂要面對的最大問題,不是已經有些不妙的不列顛空戰,而是如何讓自己的工業產能擴張計劃繼續持續發展下去。
只有讓德國的工業產能擴大,達到一個足以滿足戰爭消耗的程度,李樂才能夠從容面對未來一個國家挑戰全世界的尷尬。
同樣的,也只有自己強大起來,才能夠守住利比亞的油田,才能夠真正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個決策者,還不是那么好當的啊。”李樂郁悶的自言自語了一句,然后看著面前的這些來自經濟領域的官員們。
“也不知道這快兩個月的時間,施佩爾那個家伙在鐵道部門干的如何了?”想起了工業,李樂就想起了那個組織生產的人才施佩爾。
對方到德國鐵路去報道也快兩個月的時間了,不知道他究竟在那里學到沒學到有關協調組織方面的知識。
“從哪里搞錢呢?真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啊。”在自己的腦海里反復的尋找,李樂真的很希望自己有一根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