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龐大的擴軍計劃-《帝國霸主》
第(1/3)頁
經營好利比亞油田,得隴望蜀去搏中東或者巴庫,才是德國資源戰略上應該采取的態勢。
而經營利比亞油田,就必須讓利比亞油田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腹心位置。
另外,進攻埃及還有中東,也有另外一個好處:從側翼上斷絕英美轟炸羅馬尼亞的可能性。
只要羅馬尼亞油田安全,加上利比亞油田,德國在擴張的道路上就不會有缺油的危險,也就能安心發展更多的重型裝備。
如果不能保住利比亞這個新開發的油田,那么德國就會走上因為資源問題重新走上戰敗的老路。
在這個前提下,李樂認為德國現階段的主要戰略就應該圍繞利比亞來制定。
更何況,在保衛利比亞油田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埃及這個英國的殖民地進行攻擊,削弱英國的力量。
為了在巴爾干和北非同時對英國作戰,李樂甚至覺得,他可以無限期的延后《巴巴羅薩計劃》。
入侵蘇聯只是德國擴張最后的一個步驟罷了,說到重要性來,和削弱英國甚至孤立美國都是一樣的。
帶著火力全開的英國還有投機的美國這兩個負擔,和蘇聯宣戰是極其不明智的選擇。
李樂認為,至少應該解決英美之中的一個,對蘇聯的作戰才能夠保證可以讓德國集中力量全力以赴。
美國顯然是無法解決的負擔,即便是美國現在承諾不會加入戰爭,德國也不敢輕易相信這個承諾。
更何況,美國撕毀承諾也不過是一次背叛罷了,李樂可不想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寄托在美國人信守約定這個想法上。
既然美國的威脅始終存在,那么打英國人的主意,就成了德國最實際也最有效的選擇了。
如果在巴爾干和埃及同時擊敗英國,那就能夠讓德國的局面變得有利起來。
一方面,埃及周圍有很多法國殖民地,這些地方很快就會偏向于法國維希政府,這對于軸心國來說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控制蘇伊士運河之后,意大利還有法國的艦隊就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直布羅陀,地中海的安全海域就從一條直線擴展到了一個平面。
之后,掌握了主動權的德意軸心,通過地中海影響土耳其,甚至利用地中海來給東線戰場上的德軍補給,就都有了可能性。
如此算來,到時候困擾德國的補給線能得到部分解決,而地中海上的心腹大患,英國人的艦隊,也會被趕回到印度去。
和勃勞希契解釋了一下他自己的想法之后,李樂最后開始說道:“你覺得,我在北非的戰略,是不是很重要呢?”
“我的元首,加強北非的力量,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勃勞希契開口回答道:“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來自蘇聯方向上的威脅。”
“當然!”李樂點了點頭,鄭重的回答道:“我不知道蘇聯究竟會不會率先對我開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