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海軍無任務-《帝國霸主》
第(1/3)頁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是二戰盟軍針對德國進行的諾曼底登陸作戰。
當然,對于1940年的德國人來說,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過,諾曼底依舊是德國陸軍的占領區。
既然沒有發生過,那么這場登陸戰役對后世的諸多影響,也就還沒有能夠發揮出來。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人,碰巧這個人還成了第三帝國的元首大人。
李樂當然知道發生在未來的諾曼底登陸,而且也知道這場登陸作戰之中,使用的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
當人們為各種各樣眼花繚亂的武器裝備津津樂道的時候,實際上這場戰役之中出現的一些不起眼的裝備,才是改變戰爭進程的真正天才創意。
在這場登陸之前,人類如果想要登陸敵軍控制的領土,就必須要選擇一個靠近港口方向的登陸地點。
這個登陸地點的選擇是有講究的,一方面它不能靠近港口城市,因為這樣的地方往往都有敵人的重兵部署。
隨便想一想就知道,港口數量并不多,當然都已經在對方的重點防御之下了。
想要在這種條件下,頂著對方的主力防御部隊登陸作戰,那和找死也沒有什么區別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登陸地點距離港口城市越遠,也就越讓人意想不到,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對于登陸部隊來說,避開敵人重兵把守的港口城市,挑選敵人意想不到的位置登陸,是減少傷亡增加登陸成功概率的最好選擇。
可是,并不是說,登陸地點選擇距離港口城市越遠越好,這里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
登陸成功并不代表作戰就一定成功了——如果在隨登陸部隊一起上岸的物資消耗干凈之前,無法奪取敵人的港口來增加補給運輸,那同樣會被喘息過來的敵人趕下海。
所以登陸的位置還不能距離港口城市太遠,必須讓作戰部隊有機會在一次或者短暫的時間內,就突擊到港口并且占領那里。
可是,距離港口近了容易遭遇敵人的主力部隊,距離港口遠了又容易被反擊趕下海——這中間就形成了一個相悖的問題。
怎樣解決這個相悖的問題,就成了二戰登陸作戰指揮官們苦惱的事情。
畢竟,現代戰爭打的是后勤,是補給物資。這也是德國軍隊遲遲不敢登陸英國的一個原因,因為無法保證后勤運輸的安全性。
盟軍登陸諾曼底的時候,就選擇了讓德國守軍意想不到的地方進行了登陸作戰。諾曼底周圍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港口,這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當時的德國高層。
而在諾曼底登陸的過程中,盟軍使用了一種浮橋一樣的臨時拼接碼頭,在沒有港口的諾曼底地區,建立了一個可以吞吐貨物的碼頭!
這個壯舉,或者說是創意,讓盟軍在登陸作戰過程中擁有了較大的靈活性。
浮動碼頭的出現,在技術上解決了登陸地點的選擇問題,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強行保障登陸部隊的后勤補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