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坑爹的補給-《帝國霸主》
第(2/3)頁
經過德國工程師的設計,和使用了很多剛剛開發出來的浮動港口技術——這里的吞吐量也只有不足1萬噸。
不要小看這1萬噸的總量,這已經是原來蘇爾特這個小港口吞吐量的二十倍了。
意大利因為進攻埃及的需要,重點經營的港口,是班加西和托布魯克。
這兩個港口現在也無法滿足德國還有意大利聯軍的日常需要——班加西經過強化之后,吞吐量大約有5000噸,托布魯克更少,只有2000噸左右。
拜爾迪就不說了,經過戰爭的破壞和長期的忽視,這里的吞吐量幾乎就是兩位數而已。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隆美爾裝甲部隊的后勤補給,實際上耗費是非常驚人的。
差不多有300輛各種坦克類車輛,以及上千輛汽車裝甲車的隆美爾,現在的總消耗量,在5萬噸左右。
所以,這已經差不多就是北非軸心國運力的極限了。消耗在道路上的物資每天數以千計,任何一個看過消耗報告的人,都會覺得肉疼。
如果每天補給車隊運輸的物資,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燃油的話,那到了前線西迪拜尼拉,隆美爾能拿到的補給油料,就只剩下一半了。
算上吃的和喝的,這消耗損失更大。原本在北非就是誰進攻誰倒霉,這都是港口補給能力決定的事情。
雖然因為利比亞油田的發現,讓利比亞境內的港口情況要比歷史上好了一些,可也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隆美爾剛剛在汽車上,看了一眼有關補給物資的消耗記錄,也覺得自己進攻埃及,在攻占亞歷山大之前,都是一筆賠錢的買賣。
至少在物資層面上,自己現在消耗掉的資源,差不多已經和集團軍不相上下了。
可是,要知道,集團軍可比非洲軍團規模更大一些——至少也要有10萬人左右吧?
實際上,隆美爾把改善自己的后勤補給的希望,寄托在了攻占馬特魯這個港口上。
攻占馬特魯之后,盡管還是無法滿足非洲軍團每天的物資消耗,可是卻多少能夠讓物資更快的抵達前線。
再如何計算馬特魯被英國軍隊破壞,也能給非洲軍團留下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的吞吐量。
有了這些吞吐量之后,海上的小船運輸就有了可能,多少可以節約一些油料方面的消耗。
如果不計算保護利比亞油田這個戰略必須決策,如果不計算在埃及打敗英國能夠控制地中海并且為海軍打開局面這個利好。
那么,進攻馬特魯,或者說進攻埃及,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不劃算的決定。
一輛Sdkfz222裝甲車帶著黃色的煙塵,沖到了隆美爾敞篷汽車停靠的位置附近。然后汽車上跳下了一個軍官,風塵仆仆的走向了隆美爾所在的地方。
他很隨意的敬了一個軍禮,然后開口匯報道:“長官……預計明天我們就能推進到馬特魯外圍,偵查部隊傳回來的消息,依舊是狐貍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