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吃緊的英國-《帝國霸主》
第(3/3)頁
達德利·龐德無奈的開口,回答了丘吉爾的質疑:“長官,這個驅逐艦艦隊的高級指揮官們都在接受調查,是有關航線保密等方面的。”
丘吉爾這才想起來,之前幾天他親自批準了這個審查計劃,計劃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海軍內部的德國間諜。
可惜的是這個審查和之前的一樣,根本就沒有什么結果,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也依舊沒有找到可疑的人物。
為了干擾德國間諜的判斷,丘吉爾刻意放出了幾個假消息,卻并沒有刻意去變動往來英國和美國之間的船團分配時間表。
并非是他不愿意這么做,而是因為好不容易擬定出來的絕密船團分配表,是根本無法隨意更改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時間太短,他的新調度計劃根本完成不了,就只能湊合著用原來的舊版本!
往來在整個大西洋上的船只有多少呢?這些船只結成的船團數量就有700多個!安排這些船團穿梭的調度,每天要安排無數船只出港進港,卸載裝載……
這可是一個龐大的統籌工程,就仿佛是列車時刻表一樣,更改一點兒就會影響其他的車次,就會引起整個鐵路網的錯亂崩潰。
海上的運輸同樣如此——隨便的更改就會造成某港口外等待的船只堆積如山,而對面的港口卻空空蕩蕩,等待運輸的物資無人問津。
再加上抽調艦隊護航,安排合適的時間……丘吉爾雖然已經開始安排重新擬定運輸計劃,卻也一時間沒有更改海運時間表的條件。
他原本認為拼著損失也能堅持一個月的時間,可是現在看來,還是低估了德國海軍利用情報的決心,以及德國潛艇的威力!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低估了調查間諜“影子”,對英國海軍整體運作上的影響。
現在他的指揮班底已經徹底混亂了,陸軍將領們忙著推卸北非作戰的責任,根本沒人有能力站出來收拾殘局。
空軍方面現在好不容易算是緩過了氣來,也修好了兩個雷達站,算是基本構成了本土防空網絡。
可一方面他們被已經損失慘重的英國本土工業拖了后腿,一方面他們陷入了和情報部門之間互相不信任的斗爭之中不可自拔。
海軍同樣因為運輸路線泄漏,還有決心號戰列艦被擊沉等問題,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查……
結果現在好不容易大家精疲力盡的時候,陸軍卻被懷疑是因為情報泄漏導致了北非戰敗。因為戰役分析來看,德國人似乎完全掌握了英國的補給后勤動向——讓人崩潰的是,似乎德國一個“影子”,就讓英國天翻地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