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化肥還有屯墾-《帝國霸主》
第(2/3)頁
即便是戰爭,現代戰爭也不再允許一群農夫拿起武器充當軍隊了,軍隊里越來越多需要的是受過高級教育的人才。
整個二戰之中,德國依靠10萬精心培養起來的國防軍組成了士官體系,就橫掃了整個歐洲——誰能想到根源是教育呢?
IG法本公司強大到,壟斷了整個第三帝國的化工生產。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就是已經不知道穿越到哪里的希特勒元首先生了。
李樂接過了這個爛攤子,所以他就必須要盡可能的提高法本公司的生產產能。
一方面,他不愿意再讓法本公司去費勁研究毒氣,那東西絕對是雙刃劍不說,在戰場上的實際效能,在二戰這個整體科技水平線上,也絕對值得人懷疑。
研究出毒氣來敢不敢用?用了會不會遭到敵人的報復?就算對方不報復,大規模而且不擴散的毒劑,什么時候能研制出來,量產并且投入戰爭,這李樂根本就沒什么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道德觀,讓李樂規避了這一塊的探索,他很少看有關二戰化學細菌武器的研究。
因為這一段研究,中國人接觸最多的,還是日本的黑歷史。這對國人來講是一種傷害,所以李樂部愿意去觸碰。
所以在今天的會議內,他取消了法本公司在毒氣實驗方面的投入,命令其把研究廉價化肥的項目增大,開展化學肥料的研究和投產。
在李樂的想法中,大量使用化肥,是二十一世紀農業生產提高產量的最基本保障,既然他搞不起轉基因等科學研究,多生產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就成了解決溫飽的一個重要手段。
德國和法國都不是有大量農業耕種區的國家,整個歐洲也沒幾塊像樣的耕地,所以德國現在還沒完全解決糧食問題呢。
現在李樂領導下的德國,正在實行的是食物培基制度,很多高級消費品在市場上是看不到的,大家都只能吃摻了各種東西的廉價面包,只能吃人造黃油。
盡管如此,蔬菜還有食物也只是勉強夠用罷了,所以李樂才發動起婦女,開始在很多地方搞農業生產。
不過,畢竟農業生產不像工業發展。工業發展只要機器轉動,終究會有產品不停的被生產出來。
農業生產即便是開墾出來,也要在耕種播種之后,等很長一段時間之后拿到收獲。
盡管在李樂的倡導下,德國各地已經在發起開墾荒地種農作物的運動,可要看出成果,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呢。
李樂在這方面又從自己所在的未來學到了一招在當時的歐洲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本辦法——屯墾!
是的,李樂把兩個不同時代的方案揉捏在了一起,開發出了一套全新的屯墾制度!
屯墾制度被曹操發揚光大,不過這種軍隊駐屯在某地,開墾良田用于充當軍餉的模式明顯不適合德國。
于是李樂改進了這個模式,拿出了后世解放軍搶險救災的那種臨時動員機制,搞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新式“救援屯墾”策略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