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兩伊會戰-《帝國霸主》
第(2/3)頁
如果硬要說的話,這個數字其實并不算多,事實上非洲軍團轉變成中東軍團之后,裝甲師數量沒有增加,坦克的數量也沒有什么本質性的提升。
隆美爾手里的坦克總數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也和中東地區的補給能力有直接的關系。
說直白一些,就是后勤補給只能養這么多坦克,再多也開不起來,形成不了戰斗力。
不過隨著戰爭的進行,隆美爾的中東軍團麾下的裝甲部隊裝備的3號還有4號坦克,已經有一部分被替換成了豹式坦克這種更強大的型號。
而以豹式坦克作為先導的德軍坦克部隊,已經不是美國援助的M3和M3lee型坦克可以阻擋的鋼鐵洪流了。
“意大利人的坦克性能不怎么樣,我倒是不太放在心上,可德國人的攻擊,我們確實無力抵抗了。”看到伊麗莎白不說話,蒙巴頓只好繼續開口解釋道。
不怪他這么想,其實在前線的蒙哥馬利也是這么想的:他們都忽略了意大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德國人身上。
十幾萬德國中東軍團的殺傷力,遠遠比二十萬甚至是三十萬意大利部隊更恐怖。
“蒙哥馬利只有不到100架飛機,還有戰斗力有限的第7裝甲師和一些步兵……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伊拉克?”伊麗莎白看向自己最信任的下屬蒙巴頓,開口繼續問道。
“放棄伊拉克和伊朗,就等于放棄了我們唯一的石油來源……”蒙巴頓回答道:“即便是爆破毀壞,那里的石油設施也會留給德國人,我們卻什么都帶不走。”
伊麗莎白點了點頭,她也意識到,如果失去了石油,印度地區也就沒有什么值得堅持的東西了。
“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讓奧金萊克抽調2個師的部隊,再加上我們剛剛組建的兩個印度師,一起增援給蒙哥馬利!”伊麗莎白看著蒙巴頓,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作為印度境內英國流亡政府的精神領袖,伊麗莎白這半年的時間里成長了不少。
這個時候的她已經表現出了未來女王的風范,讓蒙巴頓心悅誠服的把她當成了一個可以某事的決策者。
她經常會主觀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讓人忽略了她現在只有不到16歲的這個事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