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著酒劍仙留下的腰牌,也沒有受到什么阻攔,蜀山弟子皆知,他們這位師叔,向來視規矩于無物,就連掌門都拿他沒辦法,普通弟子又豈敢阻攔。 出了蜀山,踏上飛舟,便慢悠悠的朝蘇州方向飛掠而去,小半個月時間,飛舟便抵達蘇州,劉晉元與林月如兩人下了飛舟,徐天涯便又艱難的操縱著飛舟朝南詔的方向而去。 近十載春秋,當年被波及中原大地,如今依舊還殘留著當年留下的創傷,愈是靠近南詔,大地的猙獰及慘狀便愈發清晰。 隨處可見的巨坑,已經形成了一個個湖泊或者大江大河,整個南詔之地方圓數千里,水脈之多,儼然讓人有些瞠目結舌。 坍塌的山峰雖已有綠意,但隨處可見的森森白骨也讓這份綠意,多了幾分森寒。 當抵近南詔這個當年的大戰中心處,曾經的山清水秀之地,如今已是滿目瘡痍,地脈撕裂,靈氣全無,放眼望去,盡是荒蕪之景。 幸存下來的人們,在這片荒蕪之地繼續繁衍生息,只不過,再如何發展,在大戰殘留的氣息侵蝕影響之下,恐怕也難恢復往日之秀美繁榮。 飛舟緩緩掠過這片殘破的大地,最終在一處荒蕪的平原上空停了下來。 平原荒蕪,寸草不生,一片死寂,有絕美少女懸空而立,在其身旁,還有一負劍男子懷抱著女娃而立,男子滿臉滄桑,眉宇之間,一股濃濃的憂郁難以散去,看向少女的眼神,也滿是擔憂與心疼。 在少女的操縱下,縷縷靈光從天灑落,沒入地面,荒蕪的平原,竟開始恢復生機,肉眼可見的生長出抹抹綠意。 少女面色蒼白,秀發之間,儼然又多了絲絲白發。 徐天涯雖修為被封,但心靈感知之下,卻也能清楚感知到少女已然枯敗的生命本源。 徐天涯駐足注視許久,最終也只能長嘆一聲,默默馭使著飛舟,緩緩離開了此地。 沿途之上,荒蕪之景已是減少許多,綠意突顯,在這片死寂的大地上,竟也恢復了不少生機。 數天時間過去,飛舟再次停下,而這一次,卻是停在了一處山峰之上。 山峰上怪石林立,在山巔,有一座簡陋的茅草屋,屋子周圍,還種著一些易生長的花花草草。 而拜月,此時則盤坐在一塊巨石之上,閉目養神,其周身隱隱有道韻閃爍,在道韻的影響之下,巨石四周花草生長得極為茂盛,甚至違背季節的盛開花蕊,爭香斗艷。 飛舟緩緩降落,徐天涯一躍而下,落在院中,拜月依舊沒有絲毫動靜。 日升日落,轉眼數天時間過去,徐天涯也沒有絲毫不耐煩,默默的佇立一旁,注視著盤坐巨石之上的拜月。 有著瓊華的底蘊在,他自然清楚,現如今的拜月,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道心已定,道韻已生,現如今,即將邁出最為關鍵的一步。 入道! 領悟大道法則銘文,徹底步入道途。 這個過程,兇險之處,亦是遠遠超出入道之前的所有境界突破。 以螻蟻之軀,窺視天地之力。 踏出這一步,距離那傳說中的仙!就真真正正只有一步之遙了! 能夠親眼見證這一步的踏出,對任何一個入道之下的修行者而言,都可謂是天大的機緣! 在此處見證入道,還有那仙靈島的天地烙印之中見證成仙! 還有瓊華那無與倫比的豐厚底蘊…… 他的修煉體系,將徹徹底底形成完整的脈絡,剩下的,便是旁枝末節的細節之處了。 為數不多的心靈之力已然完全釋放而出,毫無死角的將拜月完全覆蓋,感知著任何一絲一毫的變化。 日升日落,春秋輪轉,山峰的景色也是隨之變化,不知何時,荒蕪之中,竟出現了片片綠意。 很快,綠意便蔓延至整個山峰,隨著時間推移,更是朝著四周的荒蕪之地擴散而去。 山峰之上,更有道韻匯聚,心靈感知之下,在拜月身周,無盡的道韻勾勒舞動,神秘且玄妙。 感知這一幕,徐天涯更是不愿錯過絲毫,全身關注的感知著那大道銘文的勾勒形成。 也不知過了多久,那飛舞勾勒的道韻,終于停止了閃爍,一枚玄而又玄的大道銘文,已然成型。 徐天涯望著這枚大道銘文,一股難以言喻感覺止不住的涌現心頭。 他明明感知到有這枚大道銘文的存在,但所有的一切,卻都在告訴他,它并不存在。 更詭異的是,他腦海之中,根本無絲毫大道銘文的記憶,他想用言語描述形容,但卻根本無法訴說出口,甚至連語言的組織都做不到,看似是銘文,卻又好像有些萬千形狀,那作為記錄的留影盤,更是一片空白…… 背負的長空劍不停的顫鳴著,一抹淡淡的道韻亦是在徐天涯周身流轉,就好似在抵擋著什么一般。 而在徐天涯周圍,甚至整座山峰,乃至方圓不知道多遠,此刻萬物復蘇,萬物皆開顏,所有的負面情緒,皆是消失的無影無蹤。 世間有大愛,唯美無比,卻又令人窒息的詭異…… “是我大意了,險些讓道友著道了!” 不知何時,一道滄桑的聲音突然響起,也將徐天涯從沉浸中驚醒。 感知著顫動的長空劍,還有四周大變的場景,徐天涯心中也不禁涌出一陣后怕之意。 若非長空劍自主護持,自己恐怕就會如同這被影響的世間萬物一般,被法則影響,徹底化去本心,淪為被道化的眾生萬物一員。 “一時獵奇,試驗了一下,卻是忽略了道友在身旁,差點釀成大錯!” 說完,拜月竟朝徐天涯鞠了一躬。 見此,徐天涯身形微動,連忙躲開拜月的行禮,他未入道之人,可受不了如此之因果。 徐天涯瞥了一眼四周欣欣向榮的花草樹木,問:“道友悟得可是何道?” 聽到這話,拜月才緩緩張開雙手,周身道韻收斂,似是在擁抱這世間一般。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這便是我的道。” 拜月望著這滿目瘡痍的大地,神色也看不出是悲是喜:“當年我陷入執念無法自拔,還是多虧道友點撥,才有我之今日。” “入道之恩,實在是無以為報……” “道友切莫如此說,能觀道友入道,這已是天大的機緣了!” “徐某能得此機緣,已是十分之滿足。” 徐天涯這話自然不是客套,世間修行者,又有幾個膽敢在自己突破境界之時,任由他人旁觀的。 換位處之,徐天涯都不一定有如此魄力與心胸。 念頭至此,徐天涯不禁想到當年那道胤毫不在意的丟出瓊華底蘊,想到眼前拜月的灑脫與魄力,他陡然有些明悟。 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魄力與心胸,又豈會在乎這些旁枝末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