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節 練兵-《烽皇》
第(2/3)頁
一方面是有著武技基礎的一批軍官,他們大多因為各種原因自小訓練武技,比如江湖門派的傳授,又比如家族中某一個成員在這方面有所涉獵的傳授,又或者自己因為資質稟賦而被人看中傳授,再或者通過其他一些渠道獲得這方面的筑基知識,所以在少年期就能開始打好基礎。
在進入成年期后,大多已經進入了鍛體期這個武道最基本的階段,偶爾也有天賦特別出眾者能達到通脈期水準,當然這是指非世家望族出身的這批軍官,他們通過自身努力,與那些自小就有家族武技傳授而進入軍中世家望族子弟一道成為軍中骨干——軍官。
而絕大多數士卒則是來自市井農村,他們青少年時代從未接觸過武技修行,只是抱著填飽肚皮的想法來加入軍隊,充其量也就有一把蠻力,甚至很多人連這一點都達不到,這也使得他們和軍官階層有了相當大的距離。
誠然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軍官是核心關鍵,但是如果士卒個人素質能力太差,無疑會極大的拖累一支軍隊的戰斗力,尤其是在兩支軍隊其他方面相若時,士兵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正因為如此,江烽給出了一系列的士兵單兵素質訓練方式,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些現代最基本的體能培訓方式,諸如武裝負重越野行軍,比如俯臥撐,比如集體抬木慢跑,又比如武裝泅渡,這是江烽能夠想得起來的一些訓練方式了。
應該說江烽給出的這些訓練方式對楊堪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沖擊,他不知道這種看似非常粗陋簡單的訓練方式能夠對這些普通士兵起到多大作用,所以他仍然沿襲了慣例,即選擇了兩個營中的四個都士兵來比較性訓練,一半按照慣有訓練方式,一邊采用江烽提出來的方式。
一個月下來,雙方比較差距尚不明顯,但是按照江烽提議訓練那兩個都的食量明顯要大一截,但是也能看得出來這兩個都士兵的精神面貌和協調配合能力明顯要高于另外兩個都。
而三個月后,雙方的差距更明顯,尤其是在體質方面,按照江烽方式要求訓練兩個都的士兵身體強壯度明顯高于另外兩個都,這也讓楊堪終于放下疑慮,開始在整個第一軍全面推進江烽給出那看似簡單粗陋的訓練方式。
訓練場上,揮汗如雨,十名士卒扛著一根碗口粗的原木嘿著嘿著的從訓練場上小步跑過。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雖然這些近乎于文盲的農夫在識字上是個大問題,但是在服從性上卻逐漸顯現出他們的優勢,這從他們扛原木奔跑的節奏就能看得出來。
最初是毫無節奏感,甚至一組人不知道該如何配合,結果不是壓傷士卒,就是亂成一盤散沙,甚至還被這原木壓傷了不少人,但隨著日漸熟悉,尤其是隊列訓練效果展示出來的協同配合能力,使得士卒們開始逐漸適應這種高強度的新式訓練方式,前提是只要能讓他們吃飽飯。
當然這種原木也是從最初的小碗口粗細逐漸加粗到現在海碗口粗細,甚至更粗更重,這樣也能使得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負重能力更強。
楊堪站在高臺上俯視著碩大的較場內一片沸騰的景象,這讓他感到很滿足。
相比于許子清的第二軍和張越的第三軍,第一軍是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絕大部分經歷了蟻賊圍城戰和蔡州軍來犯戰兩場惡戰的老卒和軍官都集中在第一軍中,而第一批來自大梁的軍官和老卒也在第一軍中數量最多,這使得這支軍隊在適應能力和訓練強度上都要高于第二軍和第三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