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節(jié) 乍現(xiàn)-《烽皇》
第(1/3)頁
“楊大人說得在理,某觀第三軍戰(zhàn)力提升也很快,張李二位大人在訓練上也很是嚴格,只是那幫潁亳流民消耗甚大,在糧食上的需求都超出原來估算二成以上。”賀德才點頭認可楊堪的觀點,“相比之下第二軍的情況恐怕要慢一些,許大人在接受刺史大人所提議的訓練方式慢了一些,另外在軍官老卒上也有所不足,好在現(xiàn)在許大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正在加緊趕上。”
許子清在江烽給出的訓練建議上有些不太認可。
在他看來江烽的這些觀點有些異想天開,一支軍隊的訓練之法豈是隨意改變的,所以最初他沒有接受,而江烽也沒有勉強。
一直到第一軍和第三軍都全面推開并成效明顯時,許子清才專門組織了軍官分別到第一軍和第三軍來觀摩學習,認識到第一軍和第三軍的訓練效果屬實之后,第二軍才開始真正采取新法訓練。
好在第二軍底子雖然不如第一軍,卻要比第三軍強得多,雖然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是仍然不是第三軍能比擬的,只不過卻也被第三軍攆上來不少。
像丁滿負責的牙軍是最早采用江烽提出的新法的。
在牙軍上沒有條件可講,畢竟牙軍數(shù)量上不及三個軍,而且確立的目標也就是精銳,所以丁滿和黃安錦二人雖然也有些抵觸情緒,但是還是堅決服從了江烽這道命令,而這也為牙軍節(jié)約了幾個月時間。
當然這種訓練效果上的差異也只有當事人才能感覺得出來,也不是一年半載的這種訓練就能讓一支軍隊達到脫胎換骨的水準。
江烽也從來不認為這種冷兵器戰(zhàn)爭光靠訓練就能淬煉成軍,他奉信一個觀點,一直沒有染過血的軍隊就不配稱之為軍隊,而一支沒有經(jīng)歷過苦戰(zhàn)硬戰(zhàn)的軍隊,就稱不上是一支合格的軍隊。
楊堪不愿意評價第二軍,倒不是有什么嫌隙隔閡,而是因為自己有些敏感的身份。
許子清性格相對內(nèi)斂深沉一些,畢竟遭遇了許氏滅族之亂后,許氏一族族人都有些敏感,許子清坐上了第二軍軍都虞候,但是實際上是代行軍指揮使的職權,這本來在當時就有些出人意料。
在楊堪看來,或許許子清的武技水準沒的說,但是許子清之前只在光州牙軍中干過,而且時間也不長就閉關修煉,能不能承擔起一軍成長之責,他表示懷疑。
他也就此事和江烽提起過,江烽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只說他是綜合考慮了多方面因素才做出的這個決定。
澮州軍內(nèi)部也有一些傳言認為江烽是不是有意要平衡所謂大梁系軍官的影響力,所以才會把許子清推到這個位置上。
應該說這些質(zhì)疑也不無道理,但是楊堪卻覺得江烽恐怕不是單純的要想平衡大梁系軍官那么簡單,否則他完全可以自兼第一軍指揮使,然后讓張越或者黃安錦這些老人來擔任軍都虞候,牢牢掌握澮州軍中實力最強的第一軍,讓自己去第二軍。
楊堪估計江烽應該更多的是從政治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許氏一族遭此大難,又在對陣蔡州軍來犯這一戰(zhàn)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加之江烽本人也是出自許氏一族,如果不給許氏一個讓其安穩(wěn)的交代,的確說不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