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節 利弊-《烽皇》
第(2/3)頁
歷史早就告訴了江烽,從唐末開始,來自北方擁有強大的武力異族就一直是懸在中原大地上的漢人頭上的一把刀。
從五代開始到兩宋,從契丹、金、黨項再到蒙古,這些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憑借其強大的武力不斷征伐南面的農耕民族。
雖然在這個時空中有些東西已經發生了改變,但是這些游牧民族也一樣在汲取農耕民族創造出來的智慧精華,自我進化。
武道一脈不說了,這些游牧民族一樣有著不亞于中原的武力,就連術法一道,這些游牧民族一樣也在緩慢的接受潛移默化。
這在江烽看來極其危險。
一旦這些游牧民族也和南方藩閥們一樣接受了術法一道的奧義,再憑借他們與生俱來的騎射優勢,恐怕就真的會歷史重演了,游牧民族征服農耕民族就會變成一個大概率事件。
江烽可不愿意見到這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
所以他要未雨綢繆,要搶先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可以掌控的強大力量,然后再憑借這支力量來爭雄天下,與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搏。
當然,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現在拿下壽州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
許寧也是在猶豫了幾番之后才終于下定決心來見江烽的。
沒想到江烽卻不在刺史府中,而是去了道藏所。
壽州被拿下之后,澮州道藏所鄧龜年和羅真等人主動去了壽州接洽壽州的術法一道同行,據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壽州的術法同行欣然同意了來澮州切磋交流的邀請,十余人的術法精英來了澮州,使得澮州道藏所頓時群英薈萃。
江烽對道藏所日益重視,對于鄧龜年和羅真他們提出的各種要求也是盡量予以滿足,甚至到了無所不從的地步,這一點連許靜都頗為自傲。
許寧坐在廳堂中默默的想著。
她不知道江烽會怎么來處置自己,但她覺得自己主動把這個責任承擔起來更好。
錯了就錯了,哪怕結果是好的,哪怕錯得更有價值,但是此例卻不宜開,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處理。
需要有人為此付出代價,這個人就是自己,許寧心中坦然,因為她覺得值得。
陽光灑落在庭院間,門外的甲士正在和人說著話,在知曉防御守捉使不在的情況下,來客依然希望能夠留下來等待,這種情形在許寧坐這一會兒已經有好幾撥了。
壽州納入,江烽的聲勢看漲,眾皆側目,恐怕連朝廷都沒有想到澮州會以如此迅猛之勢就吞并了壽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