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節 王道之基-《烽皇》
第(2/3)頁
“龜年,你說的這一條有一定道理,但我覺得沒有說到根本上。”江烽微微一笑。
“哦?愿聞其詳。”鄧龜年興趣大增。
“龜年,我知道你原來也是習文之人,甚至還通過了州試,后來才因為對術法的興趣成為了術法師,嗯,現在你應該都能算是道法師了吧?”江烽沒有等鄧龜年回答,便繼續道:“但你仔細分析過沒有,為什么大家愿意去修行武道,愿意去學習經義?甚至愿意去學那工商之術,而卻不愿意學術法?術法被視為旁門左道,大家不太接受不了解,這只是一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來告訴你,是掌權者的不重視,或者說掌權者沒有給予術法一道應有的尊重。”
“應有的尊重?”鄧龜年喃喃自語,他以前還從未想過這個道理。
“是啊,普通民眾不愿意自己的子弟去學習術法一道,而愿意去讓他們修習武道,學習經義呢?很簡單,修習武道有成,可以進入軍隊擔任軍官,封官加爵,光宗耀祖,學習經義有成可以擔任文官,掌權一方,風光無限,衣錦還鄉,最不濟學習工商之道,也能謀生賺錢,沒準兒賺了大錢,也一樣能讓一家人衣食無憂啊,可學習術法能獲得什么?”
江烽的問話擊垮了鄧龜年和與他們一道的術法師們的心防底線,是啊,學術法人家能獲得什么,既然得不到,人家憑什么要讓自己子弟來學術法?
“沒錯,現在一些藩閥也對術法一道態度有些改變了,但是據我所知這些藩閥們對術法一道的態度改變,也不過就是他們覺得術法一道有時候還是能夠發揮用處的,這是抱著一種實用主義的態度來的,他們對諸如方術師、道法師以及道法宗師還是很禮遇的,但是對方術師層級以下的術法師乃至方術士就沒什么興趣了,因為數量最大的術法師和方術士對他們來說作用不大,這就是現實。”
江烽的話直言不諱,很刺耳,但是鄧龜年他們卻明白這就是現實。
“可是他們卻未曾想過沒有大批的方術士和術法師一步一步的成長,如何能有方術師、道法師和道法宗師呢?這些高階的方術士、道法師以及道法宗師哪一個又不是從方術士、術法師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呢?可他們不愿意去想,或者說沒有那份耐心。”江烽笑著道:“正因為他們這種態度,也就導致了民間民眾不愿意自己子弟去學術法,因為很難有出路啊,修行武道,學習經文,更有前途,最不濟學習工商之道,也能賺錢發家啊。”
“大人這般說,肯定也有解決之道吧?”鄧龜年也想通了這一點,沉聲問道。
“其實這很簡單,這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當然之所以是觀念,那也是長久以來形成的,術法一道雖然源遠流長,但是以前更多的是雪泥鴻爪般的零碎出現,大家也都把其視為旁門左道,連術法一道自己也都有這份心思,但是近幾十年來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了。”江烽點點頭,“術法一道在展示自己的力量,讓掌權者能夠覺察到術法一道的作用,如果在我們淮右能夠明確一個制度,對日后術法一道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讓民眾明白,自己的子弟去學習術法未來會有一個好前程,那么自然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子弟投入到術法一道中來了。”
鄧龜年聽出了江烽話語中的意思,這的確是解決術法一道發展的根本之道,但這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不過淮右愿意在這方面先行一步,這也讓鄧龜年安心不少。
“大人,只可惜這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讓民眾意識到這一點啊。”鄧龜年不無遺憾的嘆息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