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交涉-《烽皇》
第(2/3)頁
首要任務還是解決迫在眉睫的河朔軍南下問題。
解決的方式也很簡單,通過大梁對河朔三鎮的影響力,讓其給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和成德軍節度使張處瑾施壓,讓其同意淮右在河朔招募的軍隊南下。
這其實不是問題,淮右在盧龍和成德招募的都是在劉守光和張處瑾心目中的隱患,能讓這些隱患離開對劉守光和張處瑾是求之不得的。
當然本來視為禍患,但一旦要離開,恐怕劉守光和張處瑾心里又會不痛快而留難,這種情形也可能會有,但不難解決。
更為關鍵的是這些河朔軍的親眷家屬也需要跟隨離開,這恐怕就是兩地不愿意的了,需要大梁來施壓疏通了。
連續三日到了崇政院,崇政院也還算比較重視,兩位直學士見了崔尚,而且作了長談。
對于崔尚提出的要求,大梁崇政院沒有拒絕,但也沒有馬上答應,而是表示茲事體大,需要商議。
這也在情理之中,大梁對河朔三鎮的影響力這幾年里一直在持續衰退,契丹正在取代大梁昔日的影響力,但是畢竟大梁還是河朔三鎮的最強盟友,河朔三鎮也同樣需要大梁來延阻和抵御契丹越來越強的滲透。
崔尚相信大梁應該會接受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獲知大梁與蔡州的來往日益密切時,他相信大梁的有識之士,應該清楚該如何來平衡蔡州和淮右,這才應該是一個大國應有的手腕。
不出崔尚所料,幾日之后,大梁崇政院同意了崔尚的請求,表示愿意幫助協調盧龍和成德兩軍這一事宜,同時也同意河朔軍可以經由大梁境內南下,具體路線可以商議,但最終可能需要經由潁州渡淮,這一段距離就需要淮右自己解決了。
這也是無可選擇的路線。
從魏博南下,需要過大梁的濮曹二州,然后既可以繞道從陳州進入潁州渡淮,也可以直接從亳州西面進入潁州渡淮,若是河朔軍本身倒也不懼,但是河朔軍的家屬親眷,那就還是一個麻煩。
算下來這近萬人的河朔軍家屬親眷估計應在四五萬人左右,哪怕是分批陸續南下,都相當麻煩,沿路的消耗不說,在大梁境內雖然無妨,但最終卻要過淮北境內,哪怕現在淮北眼下控制力極度薄弱,但這數萬老弱婦孺要過淮北境內數百里,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確定了大梁這邊沒有問題之后,崔尚心中也放下了大半。
剩下的事情就需要馬上布置安排了,這里邊有幾個方案,其中之一是請大梁派兵護送穿過潁州。
現在駐扎在南陳州的是淮右老熟人——李固的天興軍,貌似可以請求援手,但這也有些難度。
關鍵在于要從項城過沈丘渡小汝水,然后渡淮,這中間也有兩百里地,路途不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