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節 密議-《烽皇》
第(3/3)頁
這個時代,洪澤湖還不存在,淮水也有自己的出海口,白水塘還是一個于淮水之外,位于淮水南面的湖泊,而且面積也不小,位于淮陰和盱眙之間。
白水塘北面有一個集鎮叫洪澤,這大概就是后世洪澤湖的得名來歷。
由于白水塘所處地理位置特殊,正好處于漕渠和淮水的夾角區,加上泗水也在淮陰注入淮水,而溝通中原與江淮之間的汴水也同樣在臨淮與劃水交匯,楚州的西部大縣盱眙與淮水北岸的泗州州治臨淮隔淮相望,這一帶堪稱淮水水運交通最發達的地區,商船云集,也成為許多人的覬覦之地,所以白水塘迅速就成為了水匪的樂園。
自晚唐以來,白水塘就以藏匿水匪眾多著稱,而且這些水匪更善于越過白水塘與淮水之前短短一二十里地的陸地跨入淮水作案,得手之后,又迅速返回白水塘中藏匿。
而這一段淮水恰恰又是航運最為繁忙的區域,從漕渠上來的江南貨物都要經過這一段運往泗州、濠州、壽州乃至潁州、亳州,而同樣上游諸州的貨物也要通過這里輸往楚揚二州,甚至通過漕渠通達江南,所以使得無論是淮北還是吳國都對這幫水匪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
田春來出身壽州水軍,也知道很多事情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以吳國之前的雄健強大,好像卻奈何不了一支小小的白水塘水匪。
而偌大淮水,吳國的濠州和楚州均以其為北界,竟然沒有一支像樣的水軍力量來捍衛疆界安全,還要依靠壽州水軍來保護航道。
這聽起來有些離譜,但是現實就是這樣,從楊溥繼位之后,吳國君臣之爭便變得白熱化起來,無論是楊溥還是徐知誥,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抓步軍力量上,就算是對水軍,當然也只會看重在江水上的水軍力量,淮水那邊何曾打上眼?
再說了,無論是壽州、舒州、宣州、歙州、衢州,這些都是依附于吳國的附庸之地,它們既然獲得了吳國的庇護,那么自然也要為吳國的效力。
壽州水軍力量既然不弱,那主君有要求,附庸自然要效勞了,至于說效果如何,哪又另說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