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節(jié) 分曉-《烽皇》
第(2/3)頁
如果說梅況對袁無畏的一戰(zhàn)能有一邊倒的局面,也許能夠激起趙文山他們的戰(zhàn)意,但是最終結果卻非如此,袁無畏的逃脫也就成了這場追截戰(zhàn)的終結。
但是即便是這樣,梅況率領的淮右水軍高手與成德軍高手的聯(lián)手反撲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戰(zhàn)果,起碼有近百名的蔡州鐵騎和龍雀尾被斬殺,而且這些大多都是蔡州的精銳。
戰(zhàn)果都還在其次,關鍵是這樣的反撲極大的鼓舞起了成德軍的士氣,讓他們能夠在這場慘烈一戰(zhàn)中損失巨大的情況下得到些許心理上的慰藉。
***********************************************************************
蔡州騎軍終于遠遁,丟下了一地尸體和傷兵。
同樣,成德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連續(xù)多輪的騎兵沖擊下,三千步卒硬生生扛住了蔡州騎兵的沖鋒,而且打出了自己的氣勢,捍衛(wèi)了自己的榮譽,讓蔡州騎兵在這一個多時辰里未能達到目的。
當然,接近七百人的傷亡對于成德軍來說也是痛徹入骨的,整個成德軍也不過四千余人,這還包括了未曾跟上來的一些傷員病卒,結果這一戰(zhàn)中就折損了七百人,而且其中大半都是直接陣亡,未來這些傷員中還會有相當部分會陸續(xù)死去,想到這里趙文山都忍不住悲從心起。
不過趙文山也知道此時不是悲痛的時候,最起碼這一戰(zhàn)成德軍勝了,與淮右水軍的聯(lián)手贏得了這一戰(zhàn)。
正是靠成德軍拖住了蔡州騎軍,使得淮右水軍可以游刃有余的發(fā)起攻擊,當然這種拖住也是在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下不得不如此,但終歸贏了這一局。
“趙大人?”
兩撥人終于匯合,先前限于時間緊迫,梅況也只是讓副手前去通知,便搶先發(fā)動了攻勢,成德軍也是在隨后確認之后才緊跟而上。
“正是趙某,可是梅大人?”趙文山拱手一禮,“多謝梅大人來援,否則成德軍便只有死而后已了。”
梅況也回了一禮。
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準確的說,現(xiàn)在成德軍尚未正式加入淮右軍,兩軍還只能算是友軍。
“趙大人何出此言?貴軍雖然尚未加入我們淮右軍,但實際上已經(jīng)宜屬一家了,淮右水軍來援來是分內(nèi)之事,要說成德軍不遠千里南下,這也是對我們淮右軍的信任看重,梅某臨來之前,主君也曾專門交待于某,定要合力守望相助,……”
梅況文質(zhì)彬彬,頗通人情世故,話語中也是深淺有度,不卑不亢中帶有幾分親近,讓人感覺十分舒服。
趙文山也早就從王邈嘴里聽說過梅況,知道這是淮右軍中武道第二高手,僅次于主君江烽,也是淮右軍中僅有兩名突破小天位的強者之一,連王邈都對其十分推崇,所以趙文山也十分敬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