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 進步-《烽皇》
第(1/3)頁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
當最后一批軍隊踏上北上的步伐,一干人都快要累癱了。
實在太不容易了,時間如此之短,動員力量如此之大,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是淮右建立以來前所未有的。
糧食、器械、武器甲胄和各類物資從壽州和澮州向濠州運送,軍隊則是從廬州源源不斷的向濠州開拔,夫子們則要從濠州本地招募一部分,從廬州和壽州輸送一部分,這都需要一個龐大周密的規劃。
饒是前期已經提前做了許多準備,但是真正到事到臨頭時,還是有很多沒有考慮到,需要臨時安排布置推動,這對于整個淮右的后勤保障體系來說,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難得的磨煉。
整個淮右軍,牙軍,左廂軍十軍,除了第三、第四軍駐扎南潁州不動,第七軍、第九軍駐扎在廬州繼續進行整編,其余六個軍全數向濠州開拔。
其中已經完全完成了整編的右廂軍第一軍、第二軍將與水軍一部追隨先行出發的水軍主力沿著汴渠進軍通橋,并與完成突襲通橋的水軍主力一道承擔起可能來自南北兩面的感化軍姚承泰部的夾擊。
騎一軍也正在向濠州集結,他們也會和步軍主力一同北上,而騎二軍能否趕上,或者是否需要北上,還要根據情況而定。
軍務上的調遣開拔自然不需要陳蔚、杜拓和王煌等人,但是后勤運輸保障,這才是最繁重的事務,陳蔚坐鎮壽州,在鄭居的協助下負責統一調遣,而杜拓則在楊勛的配合下,確保廬州這邊不出亂子,王煌則在濠州與濠州長史和楊勛之子楊固一道負責安排協調。
應該說楊溥與李昪的對決還是幫了淮右大忙的。
如果沒有前期楊溥的德勝軍、忠正軍與李昪東海軍、鎮海軍的大戰,廬州這邊也不會進行這么大規模的動員,這個直接結果就是淮右軍可以順手牽羊的接手德勝軍、忠正軍留下的多達兩三萬人的夫子。
雖然之前對德勝軍、忠正軍的態度是要解散,但是夫子淮右軍卻從未打算遣散回家,既然打定了主意要北伐,那這兩三萬夫子就是最好的勞動力,當然要利用起來。
至于說忠正軍、德勝軍重編入淮右,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對夫子的重新編組,并按照淮右的后勤運作方式來進行并沒有花太多時間,畢竟夫子本身自己有自己的運作規律,另外要求也不可能像軍隊那樣高,而且準確的說楊溥原來也做的不錯,所以很快這兩三萬夫子就納入了淮右體系中。
可以說,這次東進廬州,在短時間內最大收獲甚至都不是廬州這座城市,而是這九千殘軍和兩萬多夫子。
這些都是經過簡單的整編就可以納入淮右軍中發揮力量的,而廬州本身卻還需要時間來消化,甚至要解決廬州內部對淮右敵意甚濃的士紳,都還需要考驗江烽手段和耐心。
第(1/3)頁